他們村子小,很快就有人找到顧李氏,原來這家的獨生閨女嫁到了小田村,他們也想跟著搬去小田村住,只是家裡的地不好處置,要是能換了小田村的田地,那是兩邊兒都方便的事兒。

正是春耕的時候,幾家都著急,所以顧李氏母子跟那邊一說就定了下來,又尋了他們村長過來,和田平泉一起,兩個村長做了中人,蔣氏名下的四畝地就歸了顧李氏他們尋的那戶人家。

那戶人家的田地不是上等好田,略次了些,位置又有些偏僻,統共有八畝,人家急著投奔閨女,情願不要另添錢,換了小田村的四畝好田。

田家大房那四畝好田,怎麼也值四五兩銀子一畝,蔣氏著急出手,四畝地總共只要了十五兩銀子,實在是撿了大便宜。

因為幾下裡都著急,所以這事兒幾天就辦完了,田大強留了心眼,不止自己沒出面,連顧李氏和顧開元也沒在小田村露面,是以除了田平泉,外人都只當是那戶人家奔了閨女來,特意買了小田村的四畝田地,誰都沒往田大強身上想。

等一切辦完,顧李氏看著寫著田梅花名字的地契,心裡對田家人感激到了極點。

雖說地契寫的是梅花的名字,可梅花還沒嫁過來呢,就在自家村子裡置辦了田地,將來梅花嫁過來,這些不都還是自家的?這是多大的信任啊。

過了這麼多年苦日子,她們家可總算是重新有了田地了。

顧李氏又是感動又是高興,對梅花更是好得不得了,張羅著幫梅花把新買的田地租出去,便緊著佈置新房打傢俱,準備到了夏天就娶新媳婦。平日裡只要不忙,她就會來看看梅花,又是送各種吃的用的,又是拉著梅花說這說那,擔心她預備嫁妝累著身子,又細細地問她各種喜好,說要依著她的意思佈置新房。

荷花家裡人看在眼裡,越發覺得替梅花高興,這年頭給閨女陪嫁田地的可是從沒有過的事兒,有了這些田地和豐厚的嫁妝,梅花嫁過去,夫家自然也會高看一眼。

人情如此,也沒人覺得顧李氏勢利眼,放著有錢的兒媳婦不巴結,那是傻子才做的事。

轉眼就到了清明,田平泉見大田村大張旗鼓的祭祖,小田村自然也不能落後,老早就把一同祭祖的訊息放出去了。

祭祖不是小事,通常都是村子裡幾家有名望的大戶主持的,比如村長田平泉家,還有田四爺爺等幾家,往年田根發家也算是村裡的大戶,可分了家之後,四房兒子唯有田大強一家過得好,今年更是買了後山那一大片山,在本就不大的小田村裡,田大強一家絕對算得上是大戶了。

荷花之前跟田大強商量了,趁著如今村裡人跟田大強關系都算不錯,藉著清明祭祖的機會,讓小六小七上了族譜,這樣田根發他們就不能用小六小七上族譜的事拿捏他們家了。

這也是田大強擔心的,自然滿口答應。

小六小七才兩個多月大,本來村子裡的男丁都是滿了三四歲甚至六七歲進了學才會上族譜的,所以田根發完全沒想到這件事,田大強不願意節外生枝,這事兒自然也不會跟田根發商量,只跟田平泉和田四爺爺等幾家說了。

如今田大強正是村裡的紅人,兩個兒子上族譜又不是什麼大事,自然獲得幾個族老的答允。

於是等到清明祭祖的時候,村裡的男人們進了祠堂,照著以往的規矩磕頭拜了祖先,田平泉就翻開小田村的族譜,田大強新添的兩個兒子小六小七便順理成章地寫了名字上去。

田根發直到這時候才知道田大強的打算,可是如今他幾個兒子不成器,唯一成器的田大強又不跟他親近,其餘的族人們又一致贊同,他根本沒有反對的機會。

再說,他又有什麼理由反對呢?小六小七可是他的親孫子,他就算是親爺爺,又有什麼理由不讓兩個孩子上族譜?

祭祖的時候不許女人們進去,等田王氏在外頭知道了,已經無法挽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