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章 敵對勢力(第2/2頁)
章節報錯
歐陽銘又說:“還是李大人覺得,除了皇二子尊貴,其他的皇子,都跟大街的的普通人沒什麼兩樣。”
歐陽銘這麼說,簡直是將皇二子沈偉置於與其他皇子都敵對的局面。
“你、你少取章斷義血口噴人,我根本就沒有這樣說。”李光偉氣急敗壞。這個歐陽銘真是該打,他明明沒有那個意思,幹嗎往他身上潑髒水?
“我看李尚書就是這個意思。”大理寺寺卿郭少儀淡聲說道。
郭少儀的語氣又淡又輕,一副雲淡風輕而且從容不迫的樣子,既不激烈也不光火,但聽起來讓人信服。
皇帝眉頭皺了起來。
李光偉懶得跟郭少儀糾纏,他的目標是奏請皇帝立皇二子為太子,而不是跟反對的大臣作無謂的口舌之爭。
“皇上,儲君乃國之根本,祖宗留下的祖制不能丟啊……”李光偉又開始了他的宏篇大論。
皇帝眉頭皺得更深。他心中自有一稈稱,太子是要立的,但太子的人選,當然不是皇二子沈偉,沈偉雖是皇後所出,算是嫡皇長子,但是他為人雞腸小肚目光短淺,並且貪圖美色,軍事政治才能遠遠不及沈岸。
在皇帝心目中,太子的人選只能是沈岸。
但因為蔣皇後孃家勢力太過龐大,蔣家有兩子,各為東方和南方的邊防大將。雖然東南是蠻夷之地,有浩瀚大海作為屏障,常年無戰事,但也因為都領著兵,再加上是外戚,所以蔣家有著不可撼動的勢力。
蔣皇後的老爹蔣定是門下省侍中,統領門下省,皇帝以及其他大臣提出的決議,需得門下省的審議,簽署蓋章才可透過,可見勢力之大。而且朝臣當中,過半是蔣定的學生。只要蔣定振臂一呼,一定能夠一呼百應。
蔣定是繼賈忠義之後,另一個讓皇帝頭疼的人物。
但皇帝又不好張膽明目地撤了蔣定,他年輕時能夠登上帝位,靠的就是蔣家的勢力。
當初端掉賈家時,皇帝義無反顧雷厲風行,但如今,他想要端掉蔣家,卻思慮重重,困難重重,一來蔣家比賈家的勢力更加盤根錯節,賈忠義倒臺後,原來依附賈忠義的勢力,全部都依附蔣家去了,那些人都是聰明人,知道蔣家是樹大好乘涼。
蔣家其實一直忠心耿耿,行事低調,不顯水不露水,只是在立誰為太子的問題上,如今蔣家終於露出了焦慮的一面。
滿朝的文武大臣,其實誰都知道,皇三子沈岸比皇二子沈偉更適合當太子。這個事實,蔣定自己也知道的,沈岸號稱戰神,北方邊境戰事頻發,常遭狄人、柔然以及烏凰侵擾,都是沈岸出馬平定的。至於其他地方的小戰亂,但凡有平定不了的戰亂,沈岸一到,不久就會得到平定,沈岸的戰神稱號就是這麼來的。
而皇二子沈偉,除了雞腸小肚,風流好色之外,就再也沒有別的特長了。
基於這樣的擔心,蔣定擔心自己的外孫被淘汰,再看皇帝遲遲不立太子,意圖很明顯,蔣定就再也坐不住了,他必須幹點什麼,讓沈偉順利當上太子。
於是他煽動了朝中過半的大臣集體上言,企圖造成輿論攻勢,逼迫皇帝就範,不得不按照祖制立嫡皇長子也就是沈偉為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