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其它的那些老兵,在這個訓練中就顯得遊刃有餘了,很輕鬆的完成了訓練要求,特別是孫華英,他竟然只用了二十多秒就穿過了小橋,速度快的讓人咋舌。

從這個訓練上,很明顯可以看出新兵與老兵的差距,也看得出,袁志文將這些老兵召進隊裡是多麼正確的決策。

隨後的幾天,袁志文除了強化體能訓練外,還對戰士們進行了一些野外生存技巧、簡單的戰術配合,使用簡單的手語等訓練,袁志文知道,一個合格的特種兵,沒有經過幾年的摸爬滾打是不可能訓練出來的,自己現在還不具備這樣的條件,只有在短時間內對部隊進行強化訓練,為了儘快形成戰鬥力,五天之後,袁志文將三個小隊分開進行針對性的訓練。

除了體能訓練與射擊訓練之外,每個小隊根據自身的情況進行訓練。第一小隊與第二小隊都是由老兵組成,身體素質好,袁志文重點將一些新的戰術對他們進行傳授,這些老兵都在部隊裡混了很多年了,很多東西都是一點就通的事,袁志文將幾十柄工兵鏟都配備給了第一小隊,一點點的把如何挖掘環形工事,如何三人為一小組交替掩護用手槍射擊進行衝鋒,夜戰中的一些配合分工等等進行強化訓練。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這些老兵打仗都成了精,一點就透,很快就掌握了這些戰鬥中的一些細節要領。

至於第三小隊,由於大多是一些有文化的人,所以雖然一時之間身體素質與戰術學習差了一些,但袁志文知道,第三小隊的人包含了很多行業的精英,相信假以時日,第三小隊必然是綜合戰鬥力最強的。

對於第三小隊,除了一些必要的戰術與體能的訓練之外,袁志文充分發揮每個人的特長,讓他們練習開汽車和麾託車,進行手語訓練,簡單日語交流的強化訓練,以及槍械的操作與拆卸等等。

經過十幾天的強化訓練,袁志文的特別行動小組終於有了些模樣,每個人都在身體素質、技戰術上有了極大的提升。

就在袁志文訓練著部隊的時候,戰場上的形勢再一次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而因為這個變化,袁志文無法再進行訓練,他再一次走到了即將到來的風暴前沿。

日軍在戰領南京之後,原本採取南北對進,以消滅第五戰區主力,佔領徐州,然而在淮河一線,南路的日軍第十三師團遇到了東北軍於學中部的強大阻擊,被迫採取守勢。

而在臨沂,日軍最精銳的第五師團又被西北軍龐丙勳部與張自中部擊退,雙方陷入僵持,這樣一來,日本南北對進的計劃徹底破產。這樣一來,只剩下第十師團繼續南下作戰,第十師團以一己之力擔負起了進攻徐州的重任。

第十師團的磯谷中將極為驕傲自大,完全不把中國軍隊放在眼中,想以一個師團的能力單調第五戰區,孤軍深入。

要想取徐州,必先取臺兒莊,要先取臺兒莊,必先取藤縣,於是,第十磯谷師團全力向藤縣進攻。

此時,五戰區兵力嚴重不足,為彌補兵力不足,李德林長官調 來川軍鄧錫侯第22集團軍,孫震的第41軍趕往滕縣,拒敵南下。

而駐守藤縣的,就是大名鼎鼎的川軍王銘章部。

自抗日戰爭爆發之後,川軍積極出川抗日,一路從水路直奔武漢,一路經陸路直奔山西,從陸路出川的川軍經幾個月的跋涉經陝西到達了第二戰區的山西,一路苦不堪言。

川軍到達山西后,第二戰區拒不給他們拔髮武器和糧食,這些戰士出川時還身穿單衣,但到了山西時已是冰天雪地,很多人被凍死凍傷,在這種條件下,川軍還與日軍打了幾仗,連鄧錫侯司令都遇險,險些被日軍打死。

第二戰區的晉軍與日軍交鋒後,不少部隊一潰千里,他們寧可把倉庫裡的糧食和棉衣、武器燒掉也不肯發放給川軍,最後川軍將士忍無可忍,一怒之下搶了晉軍的許多倉庫。

第二戰區的閻長官大發雷霆,叫中央把這些四川土匪從山西調走,如此一來,川軍算是出了名,到哪裡都不要,缺衣少食,裝備缺乏,成了無人理會的一支軍隊,可憐川軍一腔壯志出川抗戰,卻換來這個下場。

訊息傳到第五戰區,李德林將軍正苦於無兵,於是打算把川軍要過來,有人勸李將軍,說川軍的名聲不好,武器差,戰鬥力低下,還是不要把他們弄來,但李將軍卻說:“他們總比稻草人強吧。”於是,川軍被調到了第五戰區。

對此,鄧錫侯司令對李德林將軍是千恩萬謝,川軍總算可以在戰場上殺敵報國了,李將軍對這支軍隊很是重視,見他們缺少武器,就從倉庫裡調拔了一些武器給川軍,另外還給他們送來了一些棉衣、糧食等物資,川軍歡聲雷動,士氣大振,對李將軍更是感恩戴德,在王銘章師長的帶領下,川軍決心死守藤縣,打好這一仗。

喜歡抗日之戰神崛起請大家收藏:()抗日之戰神崛起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