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大報紙紛紛刊載了狂雲號沉沒的訊息,《大公報》對擊沉狂雲號的經過進行了詳細的描寫,在司徒音的筆下,擊沉狂雲號成為了一個傳奇,楊玉坤、王明升、姜仲元、趙二寶成為了家喻戶曉的名字,而擊沉狂雲號的設計者袁志文更成為了傳奇性的英雄,他與許老鬼、小上海、陳三虎成為了人們心目中的英雄。

由於此事影響過於巨大,司徒音的文章又妙筆生花,所以,她的這篇文章引發了各國報紙紛紛轉載。

英國《泰吾士報》、法國《法蘭西日報》、美國《華盛頓郵報》紛紛發表了各自的社評。

《華盛頓郵報》的社評很是精僻,它的社評上說:中國是東方一個神秘的古國,有著四千多年的文明歷史,比美國的歷史要長几十倍,中國擁有著世界上最多的人口,四大發明,改變了整個世界的面貌,在過去的歷史中,中國一直是世界最強大的所在。

在極盡輝煌之後,中國在近代受到了各國不公正的待遇,然而在各大強國刮分世界的浪潮中,中國卻獨存了下來,這不得不看出中國人較之其它亞洲國家的強大。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現在,中國人正面臨著日本人的入侵,在優勢的敵人面前,他們並沒有氣餒,也沒有害怕退縮,而是勇敢的站出來與比自己強大得多的敵人進行著殊死的搏鬥。

1894年的甲午海戰,以中國的慘敗,日本的獲勝而告終,戰後,中國向日本賠償了兩億兩白銀的軍費,日本將這筆款項的62%用於軍隊的擴建,正是利用這筆款項,日本在1897年向英國訂購了狂雲號裝甲巡洋艦。所以從某些意義上說,狂雲號是日本戰勝中國的象徵。

在日俄戰爭中,狂雲號大出風頭,該艦先是率隊殲滅沙俄海參崴分艦隊,隨後又參加對馬海戰,全殲俄波羅的海艦隊,對日本的擴張立下不可磨滅的功勞。

1932年一?二八事變爆發,日本海軍遂調遣“狂雲”艦奉命停泊在上海江面,成為第一外遣艦隊旗艦。

日本海軍中央部將長江一帶第一遣外艦隊之外的艦船編為第三艦隊,以“狂雲”艦作為旗艦。在一?二八事變和淞滬會戰中,“狂雲”艦多次引領第三艦隊對上海的軍民目標開炮射擊。“狂雲”也因此變成了日本海軍在中國橫行的符號,中國人一直想擊沉狂雲號雪恥。

然而,以中國的技術裝備,根本無力對狂雲號做出大的傷害,一二八事變時,十九路軍的敢死隊只不過給狂雲號以微不足道的傷害,自此,狂雲號成為了中國人心中的痛。

自淞滬大戰爆發以來,中國軍隊先後出動空軍與海軍對狂雲號進行了狂轟濫炸,然而狂雲號卻屹立不倒,不過,這一次在一個叫袁志文的青年軍官出現後卻得到了改變。

古希臘神話中的木馬計被袁志文移植到了現代的戰爭中,袁志文冒著極大的風險,與他的夥伴們用商船成功的混入了狂雲艦的身旁,然後利用夜襲炸沉了狂雲號,整個過程驚險萬分,這樣的戰例,古今少有,非大智大勇不能完成。

狂雲號的沉沒,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極大的鼓舞了中國人抗日的信心,相信,有袁志文這樣年青有為的青年軍官,中國必不會亡!戰爭的勝利,最終一定是屬於中國的……

《華盛頓郵報》的評論很是中肯深刻,一時之間影響深遠,而袁志文透過《大公報》、《華盛頓》郵報的報道,名聲遠播,已然成為了中國軍隊的不屈不撓,英勇頑強的一個符號,至此,袁志文真正的成為了全中國家喻戶曉的英雄人物。

鮮花、掌聲、勳章、歡聲、笑語包圍著袁志文,此時的袁志文,真的成為了抗日英雄,無數的懷春少女將他當成夢中情人,情書如雪片一樣寄給他,還有很多的社會名流紛紛邀請袁志文到各處做客,所有的這些,袁志文都拒絕了,他每天都老老實實的呆在軍營裡訓練士兵,時刻準備執行新的任務,然而讓他奇怪的是,整個216團雖然再次開赴前線,但他的一連卻被留了下來。

袁志文很不解,覺得這是胡團長在打壓自己,所以,在216團開拔之前,他找到了胡團長,要求胡團長給他一個解釋,為什麼不讓他上戰場。

胡團長一見袁志文,就知道他所為何來,臉上現出一絲難言之色。

“胡團座,我一連屬不屬於216團?”

“當然屬於。”

“那為什麼整個216團都要上前線了,卻只把我們一連留了下來,難道一連成了後孃養的不成?”袁志文忿忿的說。

胡團長有些尷尬的一笑,口中說道:“我知道你心裡有想法,不過,有些事,我也是不得已而為之。”

“那我倒是要洗耳恭聽了。”袁志文說。

“哎,既然你來了,我也就不瞞你了,你現在是戰鬥英雄,是全國人民的焦點,如果你出現什麼意外,那麼,對軍心民心有極大的影響,所以,上峰下了令,要重點保護你,不能讓你有什麼意外,上峰已明確指示,不讓你參加此次行動。”

“噢?”

袁志文眉頭輕舒,緩緩的開了口。

喜歡抗日之戰神崛起請大家收藏:()抗日之戰神崛起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