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二章 第二夢來訪(第1/2頁)
章節報錯
山河千裡國,城闕九重門;不睹皇都壯,安知天子尊。
文物薈萃,千秋帝都。
長安位於有“八百裡秦川”之稱的關中平原渭河南岸,周、秦、漢、西晉、前趙、前秦、後秦、西魏、北周、隋、唐和本朝均建都於此。
所謂關中平原,乃是其四周皆有雄關把守的關顧。長安之東有潼關,西有大散關,南有武關,北有蕭關。長安所在之地居四關之內,故稱關中。
潼關為四關之首,為東漢時曹操為防備西涼諸豪所建,位於關中平原東部,雄踞秦、晉、豫三省要沖之地,潼關的形勢非常險要,南有秦嶺。
東南有禁谷,谷南又有12連城;北有渭、洛二川會黃河抱關而下,西近華嶽。周圍山連山,峰連峰,谷深崖絕,山高路狹,中通一條狹窄的羊腸小道,往來僅容一車一馬。
可謂初入關中的屏障要鎖,自建成之後便取代了函谷關成為關東、關西的分野。
前唐天寶之亂時,唐帝李隆基一聽說潼關失守,便放棄帝都長安南走蜀中,便是因為如此。
如此險峻的兵家必爭之地,自然令長安穩如泰山,可避過關外的烽火戰亂。武林皇朝也是因為如此牢牢的把握住潼關,這才勉強在以前的天下會和現在的諸天山莊大勢之下勉力守得一份安寧。
但是現在,因為某個人的一紙詔書,潼關向元皓敞開了大門。元皓大軍步入潼關,行走於這等險峻的官道之間,若不是頭頂還有自家的戰艦護衛,還真有些令人心驚膽戰的味道。
不要說元皓擁兵如此之眾,還如此膽怯,要曉得在這樣的地勢面前,若有人慾對元皓不利,那處於行軍之中的大軍在難以展開火力的情況下必然會鬧的一個灰頭土臉。
元皓不懷疑自己能取得最後的勝利,只是這樣被人弄得灰頭土臉終究是不好的。
因此元皓警惕著。
好不容易透過了潼關的穀道,元皓一行便算是進入了關中的地界,眼前自然一下子開闊起來。
關中四塞險要,群山環繞,其南邊是秦嶺山脈中段的終南山,重巒疊嶂,陡峭峻拔,成為南面的天然屏障,有“重巒俯渭水,碧嶂插遙天”的磅礴氣勢。
北則有堯山、黃龍山、嵯峨山、梁山等構成逶迤延綿的北山山系,與秦嶺遙相對峙。
在這些山嶺界劃出來的大片沃原上,長安城雄踞其中。渭、涇、灃、澇、潏、滈、滻、灞諸水宛如晶瑩閃爍、流蘇飄蕩的珠串般環繞縈迴,形成“八水繞長安”之局。這些河流猶如一道道的血脈,既給長安提供豐富的水源,也使長安充滿活力。
“秦中自古帝王州”,正因種種戰略和經濟上的有利條件,從周開始,長安便得到歷代君主的垂青。
秦始皇贏政以之收拾戰國諸雄割踞的亂局,開創出中央集權大一統的局面。到西漢張騫兩次出西域,開闢了長安至西域的絲綢之路,促進東西方經濟和文化的交流,長安更升格為國際級的名城,聯結中外文明的紐帶。其況之感,只有東都洛陽堪與比擬。
隋朝建立後,建立新都,名為大興。
唐代繼續沿用大興為都城,更名長安,取其“長治久安”之意,並不斷修建擴充,使之更為宏偉壯麗。
雖然後來長安經歷唐末動蕩,屢遭焚毀,可自從本朝太祖起兵終結五代紛爭,一統天下,鎮壓群豪之後,長安作為京都便在重新修築隋唐舊城之上越發的擴大了。
如今的長安城由衛城、新城、外郭城、宮城和皇城五部份組成。宮城和皇城位於都城北部中央,外郭城內的各坊從左、右、南三面拱衛宮城和皇城。以正中的朱雀大街為界,東西分屬萬年,長安兩縣。
宮城和皇城乃唐室皇族的居所,新城和外郭城則為百姓聚居生活的地方,衛城則為駐防大軍紮營之地,各有佈局。
千百家似圍棋局,十二街如種菜田。
長安郭城共有南北十一條大街和東西十四條大街,縱橫交錯地把郭城內部劃分為一百一十坊。其中貫穿城門之間的三條南北向大街和三條東西向大街構成長安城內的交通主幹,其中最寬敞的是等若洛陽天街的朱雀大街,闊達四十丈,餘者雖不及朱雀大街的寬闊,其規模亦可想見。
長安除朱雀大街外,最著名就是位於皇城東南和西南外郭城內的東市和西市,其各佔兩坊之地。
市內各有四街,形成交叉“井”字形的佈局,把整個市界劃為九個區,每區四面臨街。各種行業的店鋪臨街而設。每區之內,尚有小的巷道,便其內部通行。
兩市為長安城最熱鬧的地方,酒樓食肆不少更是通宵營業,為長安城不夜天的繁華勝地。
這些日子,隨著那個訊息的傳出,心懷天下的武林人士紛紛抵達這裡,他們中有些名聲,有些本事的人都被請到了皇城之中,而沒啥本事的人,則留在了郭城裡。
這些以武犯禁的俠士倒真沒有幾個是窮鬼,如此大量的外來人口進入自然將這不夜天之地弄得更加熱鬧了。
因為帶著大軍,元皓並沒有進入皇城,他只是讓至尊在長安西南腳的衛城清理了一個偌大的兵營,供自己住下。至於天空上的戰艦,元皓肯定這一次事件的時間並不會太長。以絕無神公佈的時間而論,元皓似乎也只要在長安帶上半個月就可以了。
半個月對元皓來說的不算什麼,他已經下令戰艦做好了懸停一個月的準備。為此戰艦本身的燃料都裝得滿滿的,別說一個月了,就算懸停兩三年,都不算什麼——前提是不要打一場大戰。當然,以風雲世界的情況來說,這所謂的大戰自然是打不起來了。
元皓大軍的到來給長安城增添不少肅殺的異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