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說...我不會記錯的。”張愛民捶了一下自己的大腿,語氣充滿了肯定。

“你們倆真的認識啊?”莫樹又一次感到這個世界真是太小了。

“不,我認識你父親,他可未必認識我。”張愛民撇撇嘴有點起一根香煙,吞雲吐霧的開始了長篇大論。

莫樹一開始還不以為然,可是聽著聽著,他都有點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了,張愛民這不是在編故事吧?

話說那是在90年代的南山,大多數百姓還沒過上富裕的日子,那陣子誰家有個一萬元存款,就會被親戚朋友們送上一個雅號,“萬元戶”,這個稱號在當年可了不得,相當於現在南山市內張愛民、趙昆侖這號人物了。

而莫山河,也就是莫樹的父親,在90年代的時候竟然是一位擁有兩萬元存款的超級富豪,只怪莫樹那時候剛出生根本沒有留下印象。

這就奇怪了,莫樹聽不少親戚說父親年輕的時候也沒個正經工作,這兩萬元究竟怎麼來的?

原來,當年華夏開放經濟以後,曾經組建過一支國家層面的賽車隊出征西歐參加比賽,同時也是為了交流學習人家的先進技術,而這莫山河就是華夏賽車隊中的一員小將,因為面向年輕,人們反其道送他綽號,“老鬼”。

為何偏偏國家隊能選中莫山河?則又是因為莫山河當年充軍的時候乃是全軍速度最快、技術最棒的坦克手。

當年哪有什麼人專門從事賽車運動,車隊領導自然從駕駛領域的佼佼者當中挑選成員了。

然而,賽車運動終究是起源於西方,大力發展於西方的,華夏車隊當中的大多數成員雖然會駕車,但有的人甚至連什麼是國際標準的汽車賽道都沒見過。

西方車隊雖然在表面上客氣十足並非常歡迎他們的到來,但很多人內心裡還是對華夏車隊帶有相當的偏見和看不起的。

最先的一場交流賽下來,華夏車手可以說是被西方車手虐的懷疑人生、內心接近崩潰。

他們沒想到汽車居然還能這樣開?有的人見到對手漂移過彎,都感到頗為神奇和不可思議。

西方人得意了,贏得比賽的那位車手居然傲慢的和華夏領隊說教起賽車的由來,這讓極為領隊尷尬極了。

就在這種尷尬又難以解脫的怪異氣氛中,一開始並沒有登場的、同樣也是資歷最淺的小將莫山河自告奮勇,要求再比一場,他不喜歡西方人小看他們的態度。

西方人當然是來者不拒,但華夏車隊上至領隊下至隨隊工作人員,沒有一個人看好這位年輕的坦克手,畢竟連老手都輸了,他們都認為莫山河這次自告奮勇,無非是再次自取其辱罷了。

誰知,在下一場簡單到不能再簡單,只用5圈定勝負的交流賽中,一直處於落後位置的莫山河忽然間在第3圈時全面爆發,透過最後兩圈的角逐不斷拉近與西方車手的差距,更是在最後一刻以分毫可計的優勢,為華夏車隊爭回了僅存的一點面子,也讓之前傲慢的西方車手大驚失色。

直到比賽結束人們紛紛問起莫山河獲勝的原因,才知道莫山河前三圈之所以落後,是因為他一直在學習對手的過彎方法,等他覺得掌握的差不多了,才開始了最後兩圈的奮力一搏。

只可惜賽道長度有限,不然莫山河領先的時間可能會比這次更多。

此事當時在國內並沒有什麼報道,反倒是震驚了西方車隊和各家體育媒體,一時間關於莫山河的報道鋪天蓋地在西方時間流傳甚廣。

可是等到回國,這華夏車隊卻不知是因為資金原因還是其他什麼原因,竟然悄無聲息的宣佈解散並再也沒有了下文。

做為對莫山河的獎勵和補償,華夏車隊也將餘下不多的資金分給了幾位立下功勞的成員,兩萬塊就這樣來的。

當然,賽車隊的夭折,也直接導致了莫山河的壯舉在華夏境內幾乎沒什麼人知道,幾位不太厚道的親戚也紛紛嚼起舌根,造謠他拿的乃是門道不清的不義之財,羨慕嫉妒之餘也不忘在背後指指點點。

不過就在大約十幾年前,酷愛賽車運動的張愛民曾經去英國拜訪過一位賽車名宿,這位賽車名宿拿出了當年和莫山河的合影並講述了這段故事,由此張愛民才對莫山河的樣子留下了印象。

直到他今天偶然見到了莫樹的父親才勾起回憶,也多虧了他引以為傲的識人本領,能在一個人經歷了前後20多年的變化後仍能認出對方。

“看來,我能將汽車開的那麼快,也是因為遺傳的原因啊?”莫樹一時不敢相信看似平凡的父親,年輕時竟然是如此大神級別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