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修行就是修心(第1/2頁)
章節報錯
莫修離又瞭解了一下關於修真者分級,這一位面通用的方法簡單粗暴,只是將境界以數字表示,最低一境,最高為六境。
同時還有一首修行者都熟記於心的歌訣:
一境真氣生,氣處丹田中;
二境周遊成,五經八脈任氣行;
三境氣源出心經,劇動猛行氣息平。
四境元嬰丹田守,元嬰不死枯骨生。
五境道起摸仙門,仙門杳杳看不清。
六境歸墟仙與人,一劫難度便成空。
這六句話將整個修行境界做了簡單的概括:
第一境是入門,剛修行之人產生真氣。便算是真正進入修行界。所以也稱為氣生。
莫修離在大醮上看到的那些主持弟子便是氣生境的。
第二境又稱為周遊境:人體有五經八脈,暗合五行八卦,氣生之後若能打通全身經脈,境界便會又上一層,這時候真氣便可以周遊全身,顧稱之為周遊境。
周遊之後第三境稱之為氣源,人體一旦有了氣源,真氣的恢復速度會大大加快。這樣一來在與敵對戰之中便多了一份保證。
所以歌訣中才說劇動猛行氣息平,意思就算再劇烈的運動,氣息也不會有多大變化。
而氣源又是在心經中產生,所謂心氣心氣便是指氣源。所以才說氣源出心經。
當然,同在氣源境,那就只能比拼所修道法的高低。
到了第四境,人一旦有了元嬰,肉體的恢復速度便會相當變態。
只要元嬰不死,就算只剩枯骨,也能再生。
雖然有點誇張,但足以見得元嬰境肉體的恢復能力之強。
第五境叫做叫道起,到這一境就隱隱可以看到大道的痕跡,而修行者能飛昇也不過是參透大道。
所以世俗中飛昇又叫得道,這時候能摸到仙門,但卻是朦朦朧朧,並不是很真切。
而到了第六鏡,仙門便真真切切的顯化在眼前,這時候,一旦渡劫成功便會飛昇。當然對這個世界來講,飛昇之後便化為虛無。
渡劫不成那只有一條路,便是歸墟,身死道消。
所以第六鏡這個歸墟實際上是兩層意思:歸虛和歸墟。
這是對於修為高低的劃分。
現在莫修離知道柳斷情和那些元老會的成員修為都在六境歸墟之上。
在瞭解了這些之後,莫修離又將宗門的地形和建築分佈做了一個徹底的瞭解,這是他修行多年的習慣。
不管到了哪裡,先將地形摸熟,一旦有個緊急情況,至少知道退路在哪。
修行中,隨時都會有威險,居安思危,這才是一個修行者必須具備的品質。
要不,你可能連怎麼死的都不知道,這就是修真的殘酷。
無懼生死而能不死。
但無懼生死如果不防死。那就必死無疑。
知道了這些之後,莫修離帶著滿足離開了藏書樓。
到了這個時候,黎山劍宗對於他來講,唯一的吸引力便是那些培元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