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章節報錯
確定好怎麼拿下安南和拿下安南後怎麼規劃的章章程程,烏行雲和康熙之間的談話便結束了。隨後兵部、戶部齊齊行動, 不過半月, 便備好的足夠十萬大軍三月食用的糧草。至於軍備器械, 這一次烏行雲運用前前世的記憶, 採取二戰時間倭國人刺刀加□□的標配其實這玩意明朝就有, 只不過明滅清起後, 沒有得到重視, 製作工藝失傳了)。
這種刺刀加□□、將近代火器和冷兵器完美的裝備,這種即可運用火器遠戰, 又可運用刺刀近身作戰的作戰方式,讓張廣泗為主帥、傅恆為副帥率領的十萬清兵在安南那塊地兒簡直可以用如魚得水來形容。
安南如今的土皇帝黎維禕本以為憑著漫天的毒瘴可以做天然屏障抵擋大清的軍隊, 結果早在十萬清兵出發之前,烏行雲就命下令搜羅足夠二十萬大軍使用的防瘴、除瘴的藥物, 讓士兵每人攜帶。所以黎維禕以為的天然屏障毒瘴根本就沒有發揮作用,十萬清兵從雲南進入安南後,是出現了人員損失,但那是因為個人體質不同、出現了水土不服。好在這回出兵準備充分、後勤給力,治療水土不服的藥材也是備下了的,所以真較真起來,因為水土不服減員的情況真的很少很少。
此次出兵安南, 實際上並沒有打多久,不過歷時兩個半月就宣告了。究其原因,自然是黎維禕欺軟怕硬,十萬清兵沒打過來之前, 上躥下跳叫囂大清欺人太甚,安南國民絕不妥協,堅決抵抗大清的入侵;可十萬大清打過來,認為天然屏障的毒瘴根本沒起到什麼作用,自以為無敵的軍隊就跟紙片似的脆弱無比,黎維禕連忙表示自己仰慕□□上國文化已久,願帶著黎氏一族人前往京城定居。
好吧,人家安南的現任掌權人都投降了,這戰自然是沒有打下去的理由了。此次徵安南的主帥張廣泗和身為副將的傅恆商議了一下,由張廣泗留在安南繼續剿滅殘餘的抵抗勢力、以便隨後清政府委派的安南總督能更好的接管安南,而傅恆則帶著五千士兵‘護送’新鮮出爐的安南郡王以及族人回京城。
回到京城,黎維禕外加黎氏一族人都受到了烏行雲的熱情款待。黎維禕外加黎氏一族人在紫禁城毓慶宮住了三日後,本著好吃好喝養廢物的原則,烏行雲在達官貴人紮堆住著的城西擇了一處三進的宅院,稍加修葺了一番,作為安南郡王府,賞賜給了黎維禕。
有了安南郡王府,黎維禕以及黎氏一族人自然不好再留住毓慶宮。說來黎維禕也算是個能屈能伸的人物,安南郡王府修葺好了後,他便主動說要搬離皇宮、入住安南郡王府。黎維禕如此知情識趣,烏行雲自然滿足了他的請求,不光大張旗鼓的幫他搬家,還賞賜了一大堆華而不實的東西。
當然在烏行雲看來華而不實的東西,在黎維禕以及黎氏一族人看來,卻是難得的珍品。畢竟就安南那窮鄉僻壤、能見多少好東西,何況絲綢、瓷器這種在國人眼裡很平常的東西,由來在外國大受追捧。
所以得到了一堆各種高等絲綢、精美瓷器賞賜的黎維禕以及黎氏一族人,心滿意足極了,卻不知那些被他拋棄、還在心心念他會歸國、重建安南的殘餘武裝份子,在強大的火力下,遭受怎麼樣的滅絕性打擊。
烏行雲的打算是將安南變成大清又一處種糧基地,所以留在安南‘剿匪’的張廣泗,將一處處地勢平坦的林地燒毀,將一個個面黃肌瘦、衣不遮體、比之大清難民還要不如的安南土著人抓來開墾耕地。
張廣泗手底下計程車兵對待這些安南土著人手段很殘酷,動輒打罵,可因著每日都會提供兩餐,這些安南土著人反而覺得這待遇不錯,根本沒出現逃跑的現象不說,還拼命的幹活,總而言之簡直無法來形容這種民族特性。
傅恆歸京後不久,便又去了安南,不過這次他是拖家帶口、以安南總督的名義前往安南的。別說烏行雲任人唯親的話,因為除了傅恆,烏行雲真的想不到何人能夠全然按照他所說的要求來建設安南。鄂爾泰不錯、一些漢臣也很不錯,但問題是包括鄂爾泰在內的文臣都有點怎麼說呢……
喜歡以仁說事、做事。
這並不是說作為官員有仁心不好,作為一方父母官,的確要有仁心,要事事為百姓做主,但問題是安南土著人在烏行雲眼中跟猴子差不多,後世的安南人也就是越南人,是用忘恩負義也無法形容的。
烏行雲相信依著文臣講究的那一套對外謙和、對外苛刻的作態,那些還沒有表達歸附之心的安南土著人待遇定會比大清子民還要好。他媽他攻打安南可不是為了給安南土著人改善生活水平的,所以在將安南改為安南省、納入大清版圖後,烏行雲在挑選安南總督時,首先便把之乎者也、喜歡講究一視同仁,對外人比對自己還要好的文官排除在外。即使最後確定了傅恆是最適合的,烏行雲也在傅恆臨趕去安南走馬上任之前,單獨召見了他,跟他一一說了自己對於安南的規劃,以及安南土著人的規劃!
傅恆拖家帶口、走馬到任後,還未來得及安頓,張廣泗便迫不及待的上門,詢問傅恆烏行雲這個做皇帝有沒有其他的指示。
傅恆也沒藏著掖著的意思,直接就把烏行雲給他說的話,簡略的說了一遍。而聽了這些話,張廣泗很是吃驚的道:“萬歲爺的意思是不採用‘以夷制夷’的辦法,治理安南嗎。”
“萬歲爺本意是說,安南雖歷來為藩屬之國,但每每動亂之時,都會重新反叛,所以不足以信任。我大清要想完全佔有安南,只能選擇將安南當地土著人前往雲貴地區居住,再從內陸遷移漢家子民來安置。安南地方政府官員也多有我大清子民擔任,安南人吃我大清食,穿我大清衣,如此幾代下去,哪還有安南人。”
張廣泗聞言久久不語,傅恆又道:“其實張大人,我覺得萬歲爺這決策不錯。畢竟在萬歲爺的設想裡,是想將安南變為大清的糧食種植基地,所以才為此不惜發動一場戰爭。咱們大清的漢人會種糧食,自然該遷些人來安南居住。”
“傅恒大人你說得在理,老子在安南這麼久了,也算看明白,那些安南人全都是懶惰成性的貨,不他媽抽一頓,是誰也不想多幹活的。不過安南女人除了黑一點,還是很有味的,改天老子給傅恒大人送幾個!”
傅恆想到自己夫人那放在自己腰間的纖纖玉手,嘴巴就忍不住一抽,果斷的拒絕了張廣泗給他送女人的舉動。張廣泗知道傅恆是滿人,還是當今皇帝陛下的小舅子,所以傅恆拒絕,張廣泗也沒有覺得傅恆是假正經,反而豎起拇指誇獎傅恆一句‘不為女色所惑,乃大丈夫也’,然後談起了其他。
總之這次交談沒過多久,傅恆便接管了安南的一切事宜,而張廣泗則帶著兵馬回到了貴州,繼續做他的貴州總督。而等新官上任的傅恆理順安南當地政務、軍務,逐漸上手,開墾出一片片廣闊的水田,並試著種下一季的占城水稻時,已然到了乾隆二年的末尾。
乾隆二年這一年,除了攻打安南、將安南納入大清版圖外,也算發生很多的事情。
乾隆二年四月,廣東有士子聯名上書說廣東地區雜稅繁多,於民生不利。身為乾隆帝的烏行雲一邊派欽差大臣明查,一邊又派血滴子的密探暗訪。明察暗訪的結果自然是廣東地區雜稅果然繁多,其中廣州、高州、肇慶等四府及海陽、揭陽等縣居然有糞、牛骨、農具、棉條等稅;曲靖、元江、大理、楚雄、普耳、麗江等地,日用雜貿、魚、蝦、果、蔬等均設落地稅等等,都讓烏行雲感到不可思議、啼笑皆非之餘便只剩下滿腔怒火。
貪汙到這種份上,簡直死不足惜。
所以在下令廢除各種苛捐雜稅之後,烏行雲宛如被喜歡抄家的雍正爸爸附身一樣,將廣東、雲南等地的官吏家都抄了一個遍。這一回,除首惡拖往菜市口斬首外,其餘者並沒有被發配前往全國各省的官礦、官窯以工贖罪,而是全部發往安南,以罪民的身份幫助遷往安南定居的大清子民開荒種田,放羊牧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