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第2/2頁)
章節報錯
想起這些事兒,烏行雲就有些頭疼,再加之李元昊一副不想理事的模樣,烏行雲懶得再跟李元昊討論,幹脆一錘定音道:“黃氏為儀妃,那拉氏為嫻妃,格格富察氏為哲嬪,格格珂裡葉特氏為愉嬪、格格蘇氏為純嬪,格格金氏為嘉嬪,其餘格格侍妾者皆為貴人。”
“不錯,那弘晝、福惠、弘曕三人你打算怎麼恩封?”
“小耗子不是爺說你,你這個問題可問得有些白痴,朕就三個弟弟,就算全封了親王又如何。”左右不過三個親王爵位,每年的萬兩俸銀他還給得起。
對此,李元昊自然是毫無異議的。於是三日後,烏行雲先是下了恩封弘晝、福惠、弘曕那位弟弟的旨意,又追封大哥弘暉為端親王,三哥弘時為冀郡王,許其子嗣永憶不降爵承其爵位,其二子永萬恩封貝勒。
此旨意過後,便是分封後宮。
而與恩封諸位兄弟無異議的是,分封後宮倒讓某些迂腐的官員頗有微詞。在他們向來,嫡福晉乃是正妻、為一國皇後理所應當,但側福晉等同於平妻,畢竟,一後一皇貴妃)二貴四妃九嬪,是標配,新帝登基不想給副後的皇貴妃之位,怎麼著也該給個貴妃位吧。所以迂腐的官員覺得烏行雲這個皇帝對於‘自己’的女人過於吝嗇,便自認有義務幫新帝改正,從而在上朝時,禮部的幾個官員便聯名說了出來。
禮部的幾個官員一開口,烏行雲就覺得此事有黃家或者那拉一氏從中摻和的銀子。烏行雲自認對比雍正爸爸來講,也不算太過於吝嗇份位,給黃氏和不喜的那拉氏同等的妃位已經夠算給面子了。
但有句話怎麼說來著,烏行雲這麼想,並不等同於別人怎麼想。不管是黃氏也好還是那拉氏也好,前者認為給黃氏添了血脈、後者認為自己的家世好,都應該坐上貴妃甚至皇貴妃的位置。但結果,‘吝嗇’的烏行雲就給了妃位。
黃氏和那拉氏都不怎麼服氣,便暗自聯絡家人,讓家人們都借用禮部那些個喜歡用祖宗家法、規矩來進言的官員們來進位。結果,官員們一開口,烏行雲就揣測到了背後有人授意,直接以試圖幹涉皇帝私事,企圖將私事變成國事為由,罰了開口的幾個官員一年的俸祿。
只這輕飄飄的一手,就將所有人給鎮住了。不光黃氏和那拉氏都乖乖地表示雷霆雨露均是君恩,就連生了阿哥卻只得了嬪位的富察氏幾人,也不敢表達出不滿的意思。等著封妃、封嬪的典禮一過,各自不等李元昊這個皇後多做交待,便都乖覺的搬了宮。
安排好後宮吃白飯的女人們後,烏行雲跟著李元昊交待幾句,便又忙碌於政事。因著雍正帝臨死之前,曾吃過道士張太虛和王定乾二人進獻的據說可以養生的丹藥,所以烏行雲在雍正死後的第三天就將張太虛和王定乾軟禁在了西苑空閑之地。等登基為帝後,烏行雲沒有采納大臣將士張太虛和王定乾驅逐出京的意見,而是直接以勾結亂黨的名義將二人殺了。
這並不是烏行雲嗜殺,而是怎麼說呢,明明他提供的養生丸才真的具有養生效果,結果雍正爸爸沒吃他做的,反而吃了所謂道士進獻的所謂靈丹妙藥,導致提前嗝屁,你說烏行雲氣不氣又惱不惱。
但因著雍正爸爸已死,又氣又惱的烏行雲只能將怒氣發在坑蒙拐騙的所謂道士身上。烏行雲直接殺了二人,也是想起到殺雞儆猴的作用。免得世人誤以為間接害死帝王之人都能免於一死,從而導致各種潑皮無賴也加入了道士這行列中來。
對於烏行雲殺了張太虛和王定乾二人,善於玩弄語言藝術的言官倒沒發表不好的異議。只在一次例行朝會上、戶部尚書提出人口增多、建議調整地方行政機構時投了贊成一票。
烏行雲道:“朕記得先帝爺時,就增設和複置府共有三十三個,其中直隸州五十八個,廳二十八個,縣八十五個,共計二百零四個,怎麼現在又要增加了,就不怕人員過於臃腫,導致地方行政機構執行反而不佳嗎。”
相反對於增設、複置地方行政機構,新君上任的烏行雲反而更傾向於精簡人員。他可沒忘了,說來康乾盛世時、清政府最為富裕不過,但論官吏腐敗、買官買官之風卻也比比皆是,而最為盛行之時便是乾隆年間。
烏行雲雖說懶得修改乾隆這個年號將就著用,但他可不是歷史上那好大喜功、重用佞臣、只要自己好就萬事ok的乾隆帝。有著後世記憶的他可是深知官僚制度沉珂、人員臃腫的害處。作為新的乾隆帝,烏行雲可不想用老百姓的銀錢養一堆庸庸碌碌、不幹正事的蛀蟲,所以對於戶部尚書的增加、複置地方行政機構,好安置更多閑置科考進士的提議烏行雲直接駁回不說,還責令戶部尚書用三月的時間精簡人選。
戶部尚書有些傻眼:“萬歲爺,這……”
“這什麼這…”烏行雲嚼著一抹冷笑道:“身為戶部尚書,難道你不知道國庫現在幾千萬的存銀是怎麼來的嗎,是先帝爺豁出名聲不要抄家而來的。先不說準格爾那兒隨時都會撕毀和約,朕需留著一部分的銀子作為軍需開支,哪裡還有多餘的閑錢多養些廢人。再者說了,今年年生可不怎麼好,朕也要留著國庫銀子以備不時之需,要是老天爺作怪,鬧出什麼旱災水澇之時沒銀子,朕可要好好學學先帝爺,也弄個抄家皇帝的名頭當當。到時,逼急了朕,朕準先拿你們開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