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最開始雍正之所以會對道教的那些感興趣, 主要是做給康熙看的, 藉此說明自己不謀求皇位罷了。

結果該說雍正戲做得真,以至於假戲真做, 真真的對道教煉丹藥的那方面感了興趣。就烏行雲知道的, 雍正不光親自寫了一首題為《煉丹》的詩,還特別寵幸龍虎山駐京道士封婁近垣, 甚至下旨封他為四品龍虎山提點、欽安殿住持,並加封為“妙正真人”。

可以說這封號一出,連烏行雲這個做兒子的爺無法直視雍正爸爸的腦抽!而看來歷史的乾隆被譽為腦抽龍, 也是有雍正爸爸這方面的遺傳因素。

不提這極有可能還會在未來上演的糟心事兒, 烏行雲在正院用過膳後, 便回了前院書房。當然這回烏行雲並不是翻看小黃書,而是認認真真的做事。畢竟烏行雲的打算是將刑部好好的整頓一下, 如果不徹底瞭解刑部有哪些問題, 又從何談整治。

烏行雲花費了好幾天的功夫,將刑部往年堆積的沉珂案件, 加班加點的全部看完, 心中有了大概數後便大刀闊斧的開始整頓刑部。由於之前, 烏行雲跟雍正提前打了招呼,刑部的官員既然跑到禦前,隱晦的告狀、說烏行雲將刑部掀了個人仰馬翻, 甚至說雍正不制止的話,刑部怕是沒人了。

說來咱們華夏人口多、人才也多,雍正根本就不信刑部會沒人的說詞。即使刑部真沒人了, 每屆科考結束都有那麼多考中的進士、秀才沒有安排職位。刑部就算全被烏行雲大刀闊斧全卸了職位,第二天雍正就能安排人走馬上任。所以刑部的官員們聯名告完狀後,雍正很是幹脆利落的表示隨便烏行雲折騰!

好嘛,當皇帝的都這麼說了,刑部的一幹官員們只能默默地閉上嘴巴,在旁靜靜地圍觀烏行雲怎麼整頓刑部。別說,烏行雲的手段還是很不錯的,經過他一系列的變革措施,刑部的風氣不說全變,也變了有七八成,至少刑部私下的那些有錢人家花錢買命替人販的腌臢勾當是完全杜絕了的!

就這樣又過了幾日,頗受雍正信任的李衛、杭奕祿、嶽鐘琪分別從三個地方,前後相差了大約一日的功夫,將已經被雍正打成了胤禩、胤禟餘孽的曾靜等涉案人員押解到京。

曾靜一行人全部被關到刑部大牢後,作為雍正的好弟弟,怡親王胤祥受命在刑部大堂主持審訊。烏行雲厚著臉皮討了個陪審官的名頭,抱著一絲看戲的心情,等待著這被後世不少人評價為很奇葩的審訊的開場。

果然犯人被押解上來後,不管是審訊的過程,還是審訊的結果都很奇葩……

原因無他,因為一開場,烏行雲的這位十三叔也跟腦抽似的,沒有動用官員們慣用審案的手法大刑伺候,而是充當了一個知心叔叔的角色,開始和曾靜等人談起了心。然後木有然後,結局很喜人。

或許是讀書人都愛錚錚鐵骨、寧死不屈、吃軟不吃硬的那一套,在圍觀黨烏行雲差點驚掉下巴的圍觀下,被胤祥和風細雨對待、據說有著所謂英雄氣概的曾靜就像被換了個人似的,不僅俯首認罪,還破廉恥的對雍正歌功頌德起來。

烏行雲啼笑皆非,索性保持看戲的心情繼續看胤祥別開生面的審案。

這場案子連同後續審訊,大概用了一個月的時間,將大半的國家鬧了個人仰馬翻後,便虎頭蛇尾的結束了。為什麼要用虎頭蛇尾來形容呢,因為雍正不按出牌,在刑部眾官員聯名處死曾靜一幹同黨,以明朝廷執法時,雍正堅持己建,振振有詞的道:

“寬恕曾靜一案,朕已考慮周詳,前旨已明,卿等不必再奏。”

頓了頓,像似見不得烏行雲一副事不關己的模樣,雍正沖著烏行雲居然來了一句:“老四你覺得呢!”

關爺屁事…

差點脫口而出心裡話的烏行雲扯扯嘴巴,假假地露出一抹笑後,這才開口說道:“皇阿瑪聖明,兒子佩服萬分,自是無上支援皇阿瑪所下的決定。”

雍正滿意頷首,然後宣佈退朝。文武百官魚貫而出間,與烏行雲相攜走出了金鑾殿的弘晝突然豎起拇指,表示嘆服道:“四哥不愧為四哥,這馬屁拍得溜溜的。只不過咱們皇阿瑪是咋回事啊,怎麼就法外開恩那些亂黨呢!”

“皇阿瑪要是對勁的話,就不會做出和曾靜當庭辯論,爭執華夷之分了。”

想起這事,烏行雲就只想呵呵噠。

你說說你堂堂一介帝王跟個屁民辯論什麼,

本來可以暗地裡就處理幹淨的事兒,非要弄得個人盡皆知……

還有那自我辯論、字數長達七萬字的《大義覺迷錄》……

雍正爸爸啊,爺明白你只是憑著氣血上湧、幹的熱血事兒,其本意不過是解釋自己即位後種種行動,以沖破流言。但雍正爸爸你造嗎,你這麼做只能將自己的形象越抹越黑,更別說你這個自己上場辯論的舉動更是無意中使歷代列為禁地的宮中內情洩露,將你們兄弟之間的爾虞我詐、大臣之間的朋黨爭鬥等等事情廣告之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