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八章 勞累命(第1/3頁)
章節報錯
人都是趨利的,無論是個人也好還是團體也罷,能有更省心更為熟悉的平臺,以便於用來開發各種應用,誰都知道如何去選擇。
華為的鴻蒙系統到底效能如何,跟硬體是否能完美的結合,暫時未釋出出來的os,誰也不能堅定的確認。
哪怕華為在宣傳上做得再好,再能激發國人的愛國熱枕支援國產,使用者體驗感依然是華為必須要做得完美的一點。
有了更多的使用者,華為才能花資金花代價去吸引更多的應用開發商支援華為的os,走上跟國外幾大主流os相對抗的道路。
現在的可不是十年前,十年前哪怕是蘋果建立appstore,也走得相當崎嶇,並不是所有的應用開發商都支援。
靠著當年喬幫主的人格魅力,以及蘋果手機本身在智慧手機領域所取的主導地位,這才讓蘋果走出了一條不同於百花齊放安卓app應用的道路。
現在華為正在努力構建屬於自身基於鴻蒙os的生態鏈,橫向跨越ps、智慧裝置各個領域,只要華為闖了出來,未來在國內科技界,華為的地位將比以往更高。
華夏的it業,大多數都是建立在軟體的基礎上,無論是千度、阿里、企鵝,除開一些涉及科技含量不高的硬體,重心其實都是放在軟體上。
軟體不需要硬體方方面面的各種專利,也不需要為了千方百計繞過專利而廢寢忘食的不斷研發和投入數以億計的資金。
國內如今it業看似是百花齊放,但這是在國內官方的各種保護之下才得以成長起來的。
從這世紀初以來,國外it公司不是沒有大手筆進入華夏市場,可惜沒有一家it相關的企業能在國內成功站穩腳跟。
就連前些年,由趙旭控股的uber,攻略國內打車市場,最終也只能以跟滴滴、快的等打車企業合併收場。
總不可能沒一家企業都適應不了國內的土壤,沒一家it公司都因為所謂的資訊保安,無奈之下退出華夏這麼龐大的市場吧。
全世界任何一個國家官方,其實先天性的都會主動去支援國產。
可一觸即全球第一強國,就兵敗如山倒,最多隻能固守本土,想要將觸角遍佈全世界,想也不用想。
這可不僅僅是美利國的高科技行業人才輩出,別的國家無論是人才還是資金都比不上可以解釋的。
只要瞭解些國外政客們的名言警句,很輕易的就能搞明白一個道理,只要代價花得夠大,這些人隨時隨地都會倒戈相向,將刺刀對向本土企業。
華夏的制度跟國外的資本主義決然不同,上面始終懸著一把刀,沒有人敢肆無忌憚的做著這些國外政客們爛熟於胸的套路。
華夏也不是西方一些跟美利國狼狽為奸沆瀣一氣的國度,也不會任由境外資本、企業在華夏市場上攻城略地。
就如同當年一個以市場換技術的口號,前些年不知道多少人在口若懸河的攻擊這個政策的失敗。
可是看看近些年來國內各個行業層出不窮的國產企業崛起,技術換沒換到也只有明眼人更為清楚。
只要華夏國產品牌足夠強大,就能應對大多數危機,國外的某些人再想用各種手段制約官方,已經是千難萬難了。
就像是正轟轟烈烈的貿易問題一樣,不少境外勢力已經跟華夏市場綁在了一起。
就資本家的尿性,沒有更大的利益前提之下,誰也不會輕易地放棄以前的付出以及現在所收穫到的利潤。
“資金方面,我這邊可以給華為最大的支援,但專利技術方面,暫時我一個人做不了主!”
資金,是趙旭的個人資金,怎麼用,用到哪裡,沒有人有說閒話的餘地。
但專利技術方面,雖然掛在趙旭和茱莉婭聯合控股的一家境外公司名下,但主要的供給都是琴聲體系之下和茱莉婭所投資的幾個國外it企業,趙旭也不能不顧及對琴聲系這些it企業的影響。
“等你們商量好了給我答覆就行,不急!”
技術方面的問題,一直都是困擾華為的難題。
國外高科技產業的專利壁壘有多厚,稍稍瞭解的都會咂舌不已。
可又能有什麼辦法,誰讓華夏在硬體方面落後國外幾代呢。
不止要想著法兒繞過這些壁壘,還要保持著硬體上面不落人後的效能,難度的提升可比起國外大出不少。
不然的話就一個晶片技術,國內也不會到現在才真正的走上跟國外競爭的路來。
“紅米出一兩個中端機型號用上你們今年的810怎麼樣?”
“怎麼,還打算繼續低調下去?”
任正飛也沒意外趙旭的提議,小米的晶片提供商五花八門,既有高通也有聯發科,更有自主研發的青龍晶片。
青龍跟華為旗下的麒麟芯,差距其實並沒有外界的那麼大。
說到底還是趙旭的危機感更強烈,當年釋出這款晶片的時候,就沒有拿出第一檔次的來,這才讓華為麒麟在國內名聲斐喝,青龍芯只是錦上添花。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槍打出頭鳥的道理,任正飛當然清楚,可華為並不是小米,也不是琴聲集團,並不能由他一言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