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馬說的對,到處不都是坑麼。

螞蟻的盤子越大,在國內金融市場佔據的地位就越重要,一個震盪就是大地震,這對於依舊處於完善過程之中的國內金融市場,確實是一個相當大的考驗。

每一次企業上市,都是企業和投資機構以及發行商們的盛宴。

每一次企業上市,都會造就許許多多億級富翁。

每一個企業上市背後,推波助瀾的利益方不知凡幾。

哪怕作為企業的掌舵人都不一定能夠以強硬手段來壓制內外部的壓力,讓企業在不缺少資金的情況下不登臨金融市場。

螞蟻背後的投資方諸多,既有國內的社保基、金華夏人壽等國家隊梯隊成員,也有著來自國際的紅杉、淡馬錫、楓葉國養老基金等資本。

利益相關者太多,國內國外的壓力同樣很大,哪怕是老馬都不能說全盤能夠把控的住。

螞蟻的上市是大勢所趨,是資本的助推和螞蟻高管們的第一訴求。

於私來說,螞蟻上市,無論是對螞蟻背後的資本和高管們都都是必走的一步。

但於公來說,螞蟻上市對國內金融市場更深遠的影響,卻是老馬必須要慎重考慮到的一個問題。

螞蟻上市之後,國外投資者如果攪風攪雨的話,因為螞蟻是在a股和香江兩地同時上市的緣故,肯定會讓螞蟻在a股引來更大的動盪。

這可不像某些國內未上市金融公司如果出事,只是百億規模的小盤子而已,就算公眾影響很大,也不能忠實的體現出國內金融市場的穩定性。

螞蟻涉及的群體,大多數是年輕人,年輕人消費超前是這個大時代的事實,還款能力並沒有成熟青年來得高。

而且在這些年輕人之中,有很大一部分是高校學子。

其內蘊藏著的風險有多高,誰也不能給一個具體的數字。

但同樣的,也沒誰會去否認這個數字絕對很高。

但因為阿里集團在國內雄厚的實力,無論是投資者還是寄希望於螞蟻股價節節高升的散戶們,都無視了這個事實。

這就好比一家銀行,其實風險很大,但因為有更大的銀行替其背書,本身經營的風險被人為的消弭掉一樣。

這樣的例子在全世界比比皆是,曾經香江恒生銀行被擠兌,掌控著香江唯二發鈔權的滙豐一入場,恒生立即就穩定了下來。

現在螞蟻上市,其實跟恒生銀行是一樣的。

沒有阿里的光環加身,螞蟻的市值不可能讓市場那麼看好。

更何況螞蟻其實並不缺少資金拓展業務,上市與否對於企業本身而言並不是必需品。

螞蟻想要真正在沒有核心風險的情況下上市,只有剝離那些風險龐大的資產,才能順順利利達到官方的上市要求。

當然,這某種程度上也表現出國內金融市場的不夠成熟。

但這主要是因為華夏在全球本就敵對者諸多,必須要步步為營,既要讓金融市場快速而穩健的成熟起來,也要讓金融市場的風險降低到最小。

而這正是許多上市企業的根本性問題,沒有誰知道,未來是否會突然來一個正策,讓本來順順利利發展的企業被迎頭痛擊。

這同樣是國內製度與國外製度根本性上的不同,在國外一切制度都是為資本服務,資本發展又跟正治相輔相成,二者是砣不離秤秤不離砣的關係。

但在國外,無論是多麼龐大的資本,第一位就要為大戰略局勢讓道。

金融市場的一切不成熟,歸根究底只是華夏要面對的敵人太多,不得不採取更加保守的措施來應對金融市場之外伴隨的風險。

老馬是有大格局的人,很清楚先有國後有家由企業集團的道理。

這些年來阿里在全球市場上跟亞馬遜等各國電商競爭之中呈現弱勢,可不單單只是水土不服的問題,更多的是西方國度並沒有公平公正的對待阿里。

華夏企業在全球的局勢,映照的其實正是華夏在全球所處的地位。

美利國企業,能夠在全球各個市場縱橫捭闔,靠的是一手石油美元一手加特林菩薩。

沒有這個背景,任何國度都肯定存在龐大的保守勢力制約美利國企業的發展。

而每一家美利國跨國企業巨頭們,背後的資本都是來自於全球各個國度,正是有著些背後資本們的助推,美利國企業才能在全球市場上大行其道。

美利國金融市場的繁盛,正是來自於這些全球資本們蜂擁而至的加持。

凝望著趙旭,老馬真心實意的將內心深處的想法一一道來,小馬坐在一邊同樣靜靜的聽著,時不時插口說些自己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