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京大學生電影節以“大學生辦、大學生看、大學生評”三大作為創辦基石,成立的二十四年來,已經成為國內最出名的幾個國內獎項之一。

雖然沒有華表、金雞、百花這三個國內獎項在藝術電影圈子裡久負盛名,但在普通人之中的影響力是不容置疑的,特別是在千千萬萬的大學生之中,這座獎項才是他們心裡的電影之王。

燕京大學生電影節,評委除了邀請的一部分電影學者之外,最為讓人感嘆的則是不少的學子們參與到評審的環節之中,選擇那些真正能夠讓普通人所喜歡、所崇拜的電影人。

就連主持人都是透過一輪輪淘汰,在諸多的報名學子之中進行選擇,這可以說在國內是很值得尊崇的。

在華夏文化圈,歷來比較出眾的獎項,所邀請的評委們都是國內外有名有姓的電影工作者,無論是攝影師、編劇還是其他,只要在業內名氣很大,經常能在評委席上見到他們的身影。

可燕京大學生電影節,二十多年來依然保持著自身的發展流程,十幾年如一日的堅持著自身的獎項規定,才是電影節之所以為廣大影迷接受的原因之一。

燕京大學生電影節,紅毯星光四射,吶喊如潮,紅毯主持人情緒激動的介紹著來到今年電影節的一位位圈裡的一二線大明星,其充斥的飽滿情感,比起深受主持圈薰陶的任何大牌主持人都來得激動。

今年這屆燕京大學生電影節,是幾十年來明星來的最齊全的一屆,不只是香江那邊的一個個臺前幕後的大佬們都有出席,就連國內的一二線明星們都群潮洶湧的趕了過來。

三線明星如果沒有人脈,根本就擠不進頒獎典禮大堂的位置,四線明星們在紅毯上就見不到,而網紅這樣只能混混直播間、小影片等公共渠道的人,這屆組委會完全杜絕了這樣的人物出席,把關之嚴格,是前所未有的是。

今天的電影圈,什麼才是最重要的?

粉絲基礎?

人脈龐大?

資金雄厚?

都不是!把控住電影從釋出到拍攝,再到宣傳以及上映,乃至線下渠道更深入的開發才是最重要的。

整個電影圈,能夠做到這樣的公司,只有四家,企鵝、千度、阿里,以及琴聲!

而琴聲是唯一一家從圈內首先攻略網際網路,短短十年不到的時間就跟有快二十年曆史的幾家老牌網際網路公司相媲美的業內公司。

沒錯,在很多人眼裡,琴聲系是圈內很多人心裡的孃家人。

在早年國內還深受港臺圈龐大壓力之下,許許多多國內公司只能捏著鼻子找一個個在港臺臺前幕後出名的人物參與到專案裡,一切都是為了成功,獲取到那份在當時看來龐大的收益。

琴聲呢,則是第一家,培養著國內藝人,從藝人經紀,到影視圈,再到音樂圈、綜藝圈、網紅圈等等,只要能自己培養的一般都很少去尋找當時名聲如日中天的那一群港臺藝人。

琴聲的成功,好似讓國內諸多公司開了竅,隨後以當時華夏影視圈排行第一的大佬王忠軍為首的一班人,才開始大規模培養著國內的藝人,其中風雲變色、縱橫捭闔,沒有經歷過當時困苦環境的年輕藝人們,很難想象到當時在有港臺藝人扛鼎的大片裡,找個二三線小配角有多麼的難。

就算大公司做依靠,但無論是誰,都不能在宣傳上搶到如今很多人所推崇的c位。

哪怕08年趙旭就以《那些年》嶄露頭角,《新龍門客棧》更是撞翻當時如日中天的吳白鴿,《畫皮》這部當年陳昆第一次作為商業大片男主角的電影,依然只能作為甄子彈的陪襯,在宣傳畫報上站立在甄子彈側邊。

內地的演員當時生存環境有多麼艱難,看看當年的萬倩,堂堂04年上戲畢業的學子,一時間都找不到片接,為了個人生活,只能混混音樂圈,想要另闢蹊徑的聚集一點人氣反攻影視圈。<p3流行,氾濫的網路音樂資源沒人把控,做音樂根本就賺不到錢,只能在工作之餘投入到魔獸之中打發時間,想來是多麼難堪。

萬倩可不是特例,也不是沒實力,那個年代的娛樂圈哪怕是你有實力,沒人脈、沒人捧、沒資本,想要在電影圈站穩腳跟,還不如洗洗睡覺得了。

可以說當時國內的娛樂圈,就好比靈氣爆發前的末法時代,雖有些隱藏在高山峻嶺洞天之中的大拿存在,一被地球之外的高層次修煉者入侵,瞬間淪為了跑腿似的角色,只有那些天命所終的人才能真正走出一條路來,為此的付出,為此失去的所有誰又能真正的瞭解到呢。

趙旭以兩部電影在當年年度票房榜第一第二的成績,讓許許多多業內人士看到了什麼?

大勢,一種前所未有的大勢,國內明星快速崛起之後湧現出來的優良發展勢頭,再加上趙旭在人脈方面的投入,才讓華藝等公司跟隨在他身後嘗試另一條與眾不同的道路。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這比前世早了兩年,看似兩年時間很短,但對於許許多多吃青春飯的演員來說,重不重要心裡都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