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一大兩小送去南湖後,趙旭又在南湖待了幾天,跟老岳丈談天誇地,逢古道今,好一派悠閒自在。

可伴隨著劉倩一個電話的到來,他只能跟開明的岳丈告別,獨自一人回了燕京。

燕京十二月底的天空灰濛濛的一片,霧霾湧動,街上的行人帶著各種奇形怪狀的口罩快步行走著。

初升的光照滲透不了濃厚的霾,行進的車輛只能打著遠光燈照耀著絡繹不絕疾馳著的行車。

趙旭坐在賓利上面,翻看著昨天《太陽的後裔》首播的情況。

燕京衛視與東方衛視是《太陽的後裔》的上星平臺,跟以前的四五家衛視同時競爭不同,這次只有兩家衛視能夠給電視劇上星。

這是趙旭回想起前世15年之後的電視劇上星情況作出的決定,今後以唐人影視為首的電視劇製作公司,將按照趙旭這部劇的上星情況來做,最少一家上星衛視,最多兩家。

這樣雖然提高了電視臺對看好的電視劇的資金花費,但在某種程度上,專屬的電視劇更能夠提高電視臺的競爭力。

這對燕京、明珠、江浙、南湖等大型電視臺非常有利,因為他們都是國內首屈一指的地面平臺發行商,跟二流三流電視臺的收視觀眾群體差距相當大。

而二流三流電視臺,由於琴聲娛樂率先做出了這個決定,未來這些電視臺對自制劇製作水準以及對外購劇的劇集水準,將有著嚴格的稽核。

不只是趙旭有著這個想法,廣大爺的頭頭之一歐長林也對趙旭這個決定舉雙手贊成。

倒不是歐長林捧趙旭的臭腳,而是上頭對國內電視劇圈子裡每年50以上的劇集浪費掉感到反感,歐長林當然要響應號召,率先提出這個問題。

據趙旭瞭解,2010年一整年,國內製作電視劇集數一萬兩千多集,有410多部新劇在10年首播。

但能夠在黃金時段上映的電視劇,只有著50左右,這還是全國範圍30多家省級衛視黃金時段加在一起的播出量。

從這點就看得出來,國內電視劇產值過剩的情況,更何況隨著網際網路等行業的大筆資金進入,以後的情況只會越來越糟,只有在大型衛視黃金時段首播的電視劇才能夠獲取利潤。

而怎麼才能拉動收視率呢?

明星,除了提高製作水準,只有找大明星拍攝電視劇才能將收視率拉高。

這也是後世明星拍電視劇的片酬漲成了天價,動不動就一部劇幾千萬上億的片酬的原因。

說白了,提高製作水準哪有直接請明星拍片容易啊,一個產業鏈的整體提升有多困難誰都知道。

更何況是電視臺那種臃腫的體制內進行呢,國內其他民營電視劇製作公司,還真沒這種覺悟,有容易的不去做,為毛還找麻煩做那些繁雜的事?

在網上炒一炒、線下多做點互動,拍片多麼多麼累,多麼多麼辛苦。

高燒60度都不退縮,懷了身孕都不下火線,零下30度都穿短袖,受傷血流如何都重灌上陣。<oney麼?

趙旭搖了搖頭,將繁雜的思緒甩掉,其他公司無論做什麼都不關他的事,但唐人影視等琴聲娛樂旗下的電視劇製作公司不會這麼幹。

明星,之所以是明星,是要人捧的。

現在還沒到後世明星自己拍劇捧自己,自己拍劇捧公司旗下新人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