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風起煙雨城(第1/2頁)
章節報錯
4月5日。煙雨城。
在一週的醞釀後,108騎兵師全殲冥王僱傭兵的訊息,如驚雷般炸響。
“賣報賣報!冥王僱傭兵入侵行省邊境,遭108騎兵師全殲!”
“賣報!僱傭兵襲擊平民,雁鳴、蘆蕩五村慘遭屠戮!”
……
邊境突發慘案,108騎兵師再度出擊的訊息,在報童們清脆的吆喝聲裡,飛快地傳遍了煙雨城的大街小巷。
城市的平靜,瞬間被打破。
邊民的悲慘遭遇,敵人的殘暴罪行,點燃了民眾心中的怒火。
邊軍官兵的英勇,騎兵師的再度大勝,激盪起了無數人的熱血。
煙雨城,在怒火和熱血中沸騰。
這個時候,身在煙雨城的華京時報美女記者趙蕾蕾,在掌握了大量詳實的第一手資料後,在當地報紙上發表了四篇催人淚下的文章:《誰向平民揮動了屠刀》、《騎兵連,衝鋒》、《以血還血,以牙還牙》、《我在守望山河,將軍何時歸來》。
第一篇文章,記錄了邊境遇襲村莊雞犬不剩的慘景,透過被俘傭兵的證詞直指青雲燕家為慘案的幕後黑手。
第二篇文章,追憶了108騎兵師直屬警衛營騎兵連連長孫得志的往事,定格了一個英雄群體慨然赴死的悲壯場景,讓世人看到了邊軍將士不畏強敵,英勇殺敵的風采。
第三篇文章,則披露了一件令聞者動容的事情:108師副師長劉越明少將,親自押著冥王僱傭兵的俘虜,前往被屠的村莊祭拜死難者。在下令割去俘虜們殘害婦女的工具後,他砍了所有俘虜的頭。以血還血,以牙還牙,就這麼簡單!二十年後,人們又一次看到了邊軍的霸氣和霸氣的邊軍。
最最重要的,是第四篇文章。
趙蕾蕾在大量走訪108騎兵師官兵後,以悲情的筆調刻繪出了一幅幅忠誠戍邊的官兵畫像,然後借他們的嘴,提出了一系列極為尖銳的問題:忠誠何罪?殺敵何罪?護民何罪?將軍何罪?
此時的煙雨城,就像一口燒開了的油鍋。
這四篇文章,像點點火星落下,瞬間引爆了洶湧的民意。
無數民眾自發走上了街頭遊行,要求帝國為死難者申張正義,要求給予108騎兵師官兵應得的榮譽,要求釋放被俘的羅林將軍。
政治上那些彎彎繞繞的東西,不是老百姓考慮的,或者說他們不屑於去考慮。
他們就認一個簡單的道理:在敵人的屠刀下,誰保護了我,誰就是我的英雄!
羅林和他的108騎兵師,就是煙雨城的英雄,是他們的英雄!
如今,英雄蒙難,該我們保護他了!
他有罪?
去他麼的!如果將軍殺敵有罪,那就讓我們和他一起站上審判臺,接受歷史的審判!
驚濤駭浪般的民意,始於煙雨城,很快擴散至甘南行省各地。接著,西南邊境的幾個行省也風雲激盪。
浪潮不斷匯聚,最終化作一股可怕的狂流向北奔騰,襲向了帝國的心臟——華京城。
華京城。
監察處西山監獄。
監察處統領江南,穿過重重警衛,來到了一間牢房門前。
他已經接到煙雨城密報,一場暴風雨正向華京城襲來。羅林的事,風向可能會變,他覺得自己有必要和這位未來或許會成為國家英雄的囚犯見上一面。
這間牢房裡,採光不錯,裡面一應生活設施齊全。
如果沒有冰冷的鐵欄杆,看上去和高檔酒店的套房沒有任何區別。
靠窗的桌子前,一個精神矍鑠的中年人,手裡捧著本書安靜地看著。
但他的心裡,卻很不平靜。因為他聽到了一陣熟悉的腳步聲,知道來的是誰。畢竟是曾經一起出生入死,性命相托的兄弟,又怎麼會聽不出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