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次日中午,朝中局勢已經大變。

一直備受關注的御林軍分立風波,因吳達在清晨時宣佈的一條軍規而逐漸平息。

而跟隨朝廷賑災南下又忽然返京的二皇子柏琮,卻於巳時剛入城門之時,便被金吾衛送回府中監禁。

這兩條訊息傳到諸臣耳中,已是午時。

而當時的昌樂正在後殿之中,對著即將擺滿整個食案的羹湯、『藥』膳發愁。

“公主,這都是後宮諸位娘娘的心意,如今她們不能來侍疾,自然只能送一些飲食來表關懷。”何路解釋道。

“唉!”昌樂輕嘆道:“可惜父皇如今不能領受她們的心意。”說著回頭看一眼榻上仍自昏『迷』的惠帝,更覺惆悵。

“公主若是體恤她們心意,不想浪費的話,挑幾樣喜歡的留下做午膳也好。”何路建議道。

昌樂將這些飲食看了一遍,發覺都是一些清淡驅寒的,唯有擺在最後面的一小鍋當歸紅棗豬骨湯,是調理氣血的。

“這是誰送來的?”昌樂指著這鍋顯得與眾不同的湯問。

“這是……”何路轉頭問向身後的心腹太監,顯然這兩日的忙碌也使他喪失了往日的面面俱到。

如今除了何路、昌樂及陳御醫三人,其他人皆以為惠帝是偶感風寒。那熬煮這鍋調理氣血之人,又是怎麼做到“對症下『藥』”的?

感受到昌樂與何路同時投來的兩道如炬目光,那小太監立刻回答道:“這湯是三駙馬送來的。”

這下,何路立即將眼神轉到昌樂的面上。

“他……”昌樂自從昨日入宮之後,就再沒見過笛宣,他又怎可能知道惠帝的真實病狀?於是,她又接著質問小太監:“他何時送來的?可曾說過些什麼?”

“就在午時之前,三駙馬帶了湯來,說要見公主,但奴婢還未來得及進來稟告,吳大將軍就派人來請他過去。他走之前還囑咐奴婢轉告公主,一定要三餐按時,不要太過勞累。”

聽完小太監的話,昌樂才鬆了口氣,原來這鍋湯並不是送給父皇,而是給自己的。

她自己動手盛了一碗,剛要送至唇邊,卻被何路阻攔道:“公主且慢,這些膳食,均還未驗過。”

說著何路便拿起盒中的銀針,要探入她的碗中。

“不必,這湯是給我的,不是給父皇的。”

“噢,既是駙馬的一片心意,老奴就不多事了。”他口中雖這麼說,卻還是特意取過一個銀湯匙放入昌樂手中的金碗中,並客氣地道:“公主請慢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