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了,父皇,如今四海清平,百姓安居樂業,您到底在忙些什麼?”

她這一問,剛好被端著銀耳雪梨羹入內的何路聽到,他輕輕一咳,然後在端上羹湯時,衝著昌樂微微搖頭。

昌樂察覺失言,便吐了吐舌頭,然後端起玉碗,攪動起碗中晶瑩軟糯的銀耳來。

誰知惠帝並不把她這句話視為僭越,他的臉上帶著帝王的悲憫道:“你身在皇室富貴中,自然不懂黎民之苦。如今雖無戰事,但去年南方遭災之後,收成一直不好。眼看冬日來臨,許多人家更是缺衣少食,他們可就全指望著朝廷的救助。”

“是女兒淺薄,只知自己衣食無憂,卻不曾瞭解過黎民之苦。不如,父皇給女兒一個贖罪的機會,讓我從私庫裡拿出一部分自己的錢糧,與朝廷的錢糧一起,送去給災民。”

惠帝欣慰地點著頭道:“你能如此體貼百姓朕很欣慰,果然是沒有辜負你母后的教誨。”

父皇果然是會無意識地把任何事都同母後聯絡到一起,昌樂在心中想著,難怪他會對潘安那句“望廬思其人,入室想所歷”,深有感觸。

“不光是你,琮兒也定是因為銘記她的教誨,所以才自請一同南下。”

這下,昌樂格外吃驚,一向對於政事沒什麼興趣的二哥,怎麼會主動請了這份苦差?

還不等她發問,惠帝又道:“他今日在早朝上這麼一說,便有不少朝臣贊同。連韓相也說,二皇子如今終於知道以太子為榜樣,事事追隨太子的腳步了。”

昌樂從韓相的話中,才聽出了端倪,“去年哥哥南下,百姓是不是感恩戴德、心悅誠服?”

“是啊,當地官員呈上的奏章上說,琛兒每到一處,都會有大批百姓臨街跪拜,若不是衙門捕快開路,琛兒簡直寸步難行!”惠帝毫不在意地回答道。

“父皇,二哥從小嬌生慣養的,你認為他這次到底是為何要自討苦吃?”

“這怎麼能說是自討苦吃呢?身為皇室子嗣,既然享受富貴,就該愛護黎民。琮兒自小是嬌慣了些,但那都是德妃過於寵溺。上次他去平『亂』,應該是親眼目睹了百姓生活不易,才會有此番變化。但無論如何,朕對於他如今的變化,深感欣慰。”

“這麼說,父皇是要答應他的請求了?”昌樂急迫地問。

“自然,他肯體恤百姓,朕為何不答應?”

“可他若是存了別的心思,妄圖……”昌樂話沒說完,卻被何路打斷道:“啟稟陛下,您今日命豫王進宮陪您下棋,如今豫王已經等候多時,您是不是該移步正殿了?”

惠帝一拍大腿,恍然大悟道:“哦,對對對,朕只顧著和女兒說話,倒把他給忘了。”

如此,昌樂只能嚥下說了一半的話,起身恭送惠帝離開。

喜歡盛世之歌請大家收藏:()盛世之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