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祖母有什麼願望?”昌樂好奇地問。

“不管皇祖母的願望是什麼,孫兒一定替皇祖母實現。”柏琛說道。

“是啊,我們一定竭盡全能幫皇祖母實現。”波琮和平樂、寧樂應和道。

太后滿意地笑了,“好好好,哀家知道你們都是孝順的孩子。其實這事也容易,只要琛兒點頭,一切都好辦。”

“我?”柏琛納悶道。

“太子哥哥是最孝順的,一定會答應皇祖母的。對不對?”平樂給柏琛遞眼色。

看著皇祖母期待的眼神,柏琛很想一口答應,但莫名有一種被脅迫的感覺,略一思忖,說:“只要是我能夠做到的,一定遂皇祖母的願。”

太后聽了滿意地說:“不難,不難,哀家只不過想在有生之年體會到四世同堂。你們都已成年,琛兒又是長兄,還是要早點成婚,早點為皇室開枝散葉。”

“奧,原來是這樣,我還當是什麼難事呢,弄得我緊張兮兮的!”波琮拍著胸口,長長地撥出一口氣來。

“皇祖母放心,父皇母后已為哥哥選定了太子妃,不日就會下詔。”昌樂一邊寬太后的心,一邊有點懷疑,這麼大的事父皇不會沒告訴過皇祖母啊!

“哀家知道,皇后和琛兒都屬意韓家的千金,只不過李季的長女清和樣貌、品行都是拔尖的,還是芊琬的表妹······”

“可是她父親李季,只是區區三品的御林軍統領啊!”雖知道這樣很無禮,但平樂還是打斷了太后的話。“這樣的家世怎麼配······怎麼能與韓家比?”

“她是你表妹,你也不向著她?”太后冷眼看著平樂。

“她母親與我母妃只是堂姐妹,但哥哥與我卻是親兄妹,我自然向著哥哥。”平樂打心底裡瞧不上這位表妹。

“琛兒呢?你怎麼說?”太后不再搭理平樂,只等著柏琛的回覆。

“請恕琛兒不孝,琛兒的心中,只有錦妍才配得上太子妃之位。”柏琛一副毫不妥協的表情。

太后彷彿早知道會這樣,也不惱怒,只淡淡“哦”了一聲,接著說:“太子妃之位意義重大,論家世李清和確實比不上韓錦妍,但,良娣之位,李清和總配得上吧!”

兄妹幾個啞口無言。

這時,久未發聲的寧樂開口問:“不知皇祖母為何青睞清和小姐?”

太后深深地看了寧樂一眼,開口說:“錦妍也好,清和也罷,身為太子,凡事當以大局為重,不能一切只憑自己的喜愛。不偏愛才能不偏信,兼聽則明,偏信則闇,這道理太傅講過吧!”

“世家小姐有很多,為什麼偏偏是李季之女做良娣?”昌樂忍不住問。

“這些孩子中錦妍和清和最出眾,琛兒選了錦妍作太子妃,哀家沒什麼可說的,只是清和外祖家的勢力也需要收攏。”太后回答。

“她外祖父與我外祖父雖是兄弟,但他外祖父早亡,舅舅也沒有特別爭氣的,還不是靠著我外祖父和舅舅維持家聲。”平樂不屑地說。

“可是你舅舅家沒有適齡的女孩啊!能夠加入宮中的,目前只有清和。”太后一語道破問題的關鍵。

見幾個孩子雖不再言語,但都為此事悶悶不樂,太后又耐心地勸導,“你們都是皇室的的孩子,身上既流著皇室的血液,就要揹負起維護皇室、維護江山社稷的責任。所以你們的婚事都不能只隨自己的喜好,該考慮到朝局的和諧,邊境的穩定。想想你們麗陽姑姑,隻身一人嫁到塞北,她為的是什麼?”

提到遠嫁,昌樂三姐妹心頭一緊。

太后一一打量昌樂三姐妹,“你們是幸運的,生在盛世,國家強盛、邊境安定,不需要你們遠嫁和親。但你們將來要嫁的夫婿,也必定是對朝廷有用之人,你們嫁過去也是替父兄監督他的家族,一旦他們有異心,你們就該做出抉擇。民間女子出嫁從夫,但對於你們來說,忠與皇室永遠要放在第一位。”

一番話聽得昌樂十分沉重,她看向平樂與寧樂,見她二人一個若有所思,一個低頭沉默,便知道她們的內心也同自己一樣壓抑。

“好了,別一個個愁眉苦臉的了,皇祖母的話聽起來不順耳,但過些年你們就知道其中的道理了。”太后說完,又囑咐柏琛道:“錦妍和清和你同時娶,以後再有喜歡的,你儘管納,哀家不會再過問,只要讓哀家能抱上重孫,哀家就心滿意足了。”

“是,孫兒謹遵皇祖母教誨。”柏琛面無表情地說。

昌樂將哥哥的委屈都看到了眼裡,沒想到一頓飯大家都吃得如此壓抑。

------題外話------

每日反思,為什麼要寫這麼多人物?啊啊啊啊,都要瘋了。~~~~但是還希望有人支援一下下,收藏一下下。

本書由瀟湘書院首發,請勿轉載!

喜歡盛世之歌請大家收藏:()盛世之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