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四季的更換,孩子們快速地成長著,惠帝十五年臘月的一個下午,七歲的昌樂陪同太子柏琛一起去校場學騎射。太子每天的時間都被安排得滿滿當當,上午跟著太傅在弘文館讀書,下午去校場學騎射,晚上回到清寧殿,還要再練一個時辰的字。而昌樂則由女官專門教導琴棋書畫和女紅,但一到了寒冬臘月,天天坐在燒著炭火的殿內就十分無聊,所以今年皇后就允許她和太子一起去校場。

昌樂性子活潑,與張揚的二公主及沉靜的四公主比,她更喜歡跟著太子哥哥。第一次去校場的時候她還嫌冷,但半日之後就喜歡上了騎馬射箭,此後日日像小跟屁蟲似的隨著太子。

今日,昌樂發現校場的人比往日多了些,西邊有位將軍正在帶著侍衛操練。

“哥哥,那個將軍好威風啊!”

“那是御林軍的統領林致,他可厲害了呢!他和師傅關係好,閒暇時也會來教我。”提及這個臨時師傅,柏琛的鳳眼中充滿了敬佩。

“那他可以教我騎馬嗎?”昌樂睜著清澈的杏眼,充滿期待地望著柏琛。

“你的師傅挺好的啊,為什麼要讓林大將軍教你呢?”柏琛不解地問道。

“不好,我都學了半個月了,還比不上哥哥。”昌樂撅起了小嘴。

“哈哈……你才學了半個月,我可都學了三年了,要是被你趕上,我得多笨啊!”柏琛笑彎了腰。

“哼,不理你了。”昌樂雙手抱臂,轉身背對著柏琛。

柏琛趕緊把妹妹的身子轉過來哄道:“好了好了,你想學哥哥替你問問,別不開心了。”對於這個妹妹,他真是一點辦法都沒有。

“好,我就知道哥哥待我最好了。”昌樂立刻拍手跳了起來,變臉如此之快,讓柏琛十分佩服。

林致看到這邊的兄妹二人,便囑咐手下的侍衛繼續操練,自己則帶著一個少年走了過來。

“末將參見太子,參見三公主。”林致對著柏琛和昌樂行禮。

少年也跟著行禮,“笛宣拜見太子,拜見三公主。”

昌樂好奇地望著這個少年,他看起來比柏琛要高半頭,劍眉下長著一雙炯炯有神的丹鳳眼,整個人看起來十分精神。昌樂心想,等他長大,一定也是個英勇神武的將軍。

待柏琛說了“林大將軍免禮”之後,昌樂便忍不住開口問笛宣:“你這麼小,就來當侍衛嗎?”

林致笑著說:“公主,他是我們大都督劉毅山的公子,叫劉笛宣。”

“我見過你父親的,他看起來威風極了。”昌樂說。

聽到眼前的小公主如此誇讚父親,少年的眼裡滿滿的都是驕傲的光彩。

林致一邊領著三個孩子往校場東邊的點將臺走一邊解釋著,劉公子自小就和父親在軍營裡學習騎射,今天來是帶他見識見識皇家的校場和御林軍的風采。

本來太子與公主在前面走著,林致和劉笛宣跟隨在後,但昌樂對劉公子充滿了好奇,漸漸地走到了後面。

“你剛才說你叫什麼名字?”

“我叫劉笛宣。”

“哦,我叫蕭璇,他們也叫我昌樂公主。你幾歲了?”

“我九歲。”

“我哥哥十歲,我七歲。你好高啊,比我哥哥還高。”

笛宣看著眼前歡脫的少女正有些手足無措,幸好昌樂又跑到柏琛跟前去嚷嚷著:“哥哥,你看笛宣哥哥沒你大,卻比你高了這麼多呢!你以後可要多吃點飯。”

柏琛也到了要面子的年紀,此時對昌樂恨的牙癢癢,卻礙於身份不能在人前揍她,只能暗暗磨著牙一言不發地向前走去。

等走到點將臺,柏琛和昌樂跟師傅見了禮,侍衛已把柏琛與公主的馬牽了過來,昌樂對教自己的吳師傅說:“師傅你連日教導昌樂,也辛苦得很,今日林大將軍挺閒,不如讓他教教我吧!”

兩位師傅哭笑不得,細細叮囑林致一定注意公主的安全,而林致卻已經樂呵呵地一邊扶著昌樂上馬,一邊讓侍衛將自己的馬牽來給笛宣騎。

笛宣出身將門,又常跟著父親在軍營裡,騎射功夫自然是比同齡的孩子要強些,這會兒見到林大將軍的馬如此強壯勇猛,眼睛裡滿是藏不住的興奮。柏琛的馬雖也是良駒,但出於安全考慮,和昌樂的一樣是屬於溫順型的,並不像林大將軍的馬那麼威風,比較之下,柏琛頓時覺得臉上無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