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某種意義來說,這幾年是我們阻擊華國空軍最後的機會。

再等幾年,等華夏先進戰機都量產服役了。我們就整不了他們了。

最好,現在挑起戰爭來才好呢。

只是,華國現在的實力,也不是說打就能夠打的,所以,我們必須試探。反潛機那都是小意思。

下一步的行動,必須還得升級!”

麥阿瑟的邏輯,就代表了很多雕國“鷹派”空軍將領的邏輯。他們一方面認為華國空軍的崛起已經是不可避免,不容迴避,一方面又想要做點什麼來阻止華夏空軍鷹霸九霄的這種勢頭。

其實,頻頻到南海的襲擾,正是反應出了他們的這種焦躁。

“侵略者”中隊飛行員駕駛最先進的f22猛禽戰機轉場關島機場,隨時準備出擊南海。

很快,麥阿瑟就接到了雕國空軍司令部的派遣。總共四架f22猛禽戰鬥機從雕國內華達州的空軍基地起飛,飛行了數千公里之後,抵達了雕國在倭鬼國所設的空軍基地。

倭鬼國是亞洲國家當中的一朵奇葩。在幾十年前,自己先是軍事野心膨脹,一頓操作猛如虎,結果捱了兩發原子彈之後,現在又開始為虎作倀起來。

倭鬼國本來屬於亞洲的一個島國,但是野心卻非常膨脹,曾入侵過華國,又主動挑起了與雕國的戰事,幾十年前瘋狂到了挑戰全世界的地步。

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倭鬼國就淪為了雕國的附庸國。雕國在倭鬼國建有空軍基地和海軍軍港,這樣就可以就近鉗制華夏海空軍。

可以說闖入到南海的雕國艦船和軍機有很多就是從倭鬼國取道,再進入華夏南海的。

因此,華國空軍要拒止雕國空軍的襲擾,就得連倭鬼國一起收拾。

通盤從全球來看,也就是沒有哪國和哪國的空戰是單對單單挑,都是牽一髮而動全身,大國之間的空戰一旦打響,就會影響整個亞太局勢,甚至全球形勢。也正因為如此,一般來說,大國之間的空戰爭鋒,誰都不會開這個第一槍,而是透過“非擊落”的方式空戰,不擊落不代表空戰係數就會降低,在很多時候“非擊落”的空戰,更需要鬥智鬥勇。

“橫跨!跟我來!”

在南海上空的九霄雲外,向羽正在試飛殲20,與普通試飛不同的是他還帶著一架“忠誠僚機”——巨型無人機“橫跨”。

其實,在向羽的內心當中帶“橫跨”兜風都算不得什麼大事兒,更重要的是他在殲20的內建彈倉裡還帶了一群小型無人機。

他最想要的效果就是打破敵人對於殲20用途的思維定式:攔截機?空優機?隱身機?艦載機?不!都不是,或者說,都不足以概括殲20的逆天作用。

向羽本來就是一個自定義狂人,魔改專家,在接手殲20之後,他第一訴求的嘗試,就是探索殲20的一些全新邊界能力,比如說:作為一架指揮機使用。

他是開著殲20,先帶著“橫跨”協同作戰,然後再試驗大面積出無人群作戰!這種有人機與無人機的協調,就算是對於自負空軍水準世界領先的雕國來說,也是一個尚且在理論探討的專案,但向羽已經在實際操作了。

在克什米爾高原上的空戰歷練,讓他明白了一點,很多時候,不是你自己想要以什麼速度發展就可以的。而是周邊環境逼你更新。

你的戰機不更新,你的敵人在更新。

你的理念不進步,你的敵人在前進。

最後,你要是跟不上節奏,就只能夠承受被動挨打,甚至被滅掉的悲劇。所以,向羽有任何戰術都練在前面。早就聽先飛了殲20的戰友說,一到超音速,就是殲20的天下!

現在,向羽盡情享受這種殲20帶來的飛行快感,雖然殲20屬於雙發重型隱身殲擊機,但在飛行當中它比單發輕型戰機更加敏捷輕盈,幾乎可以隨同飛行員的感覺在飛行。

向羽現在才的的確確明白了我國第一批駕駛殲20的那批王牌飛行員的感受絕對真實:感覺自己就像是在用意念在操控戰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