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頭盔最後決戰日!

電閃雷鳴,暴雨如傾。按照正常的空戰慣例,這樣的天氣本不適合開戰,但既然七天之前,成鯨就與向羽就有過約定,棄戰為輸,今天這一戰不能不打。

殲20飛行員成鯨在機場上準備起飛,豆大的雨滴落在殲20的座艙玻璃上,立馬就像是被火焰炙烤一樣融化。

之所以會出現如此效果,也是因殲20運用了黑科技,在座艙玻璃外有一層奈米防雨金塗層。

“起飛!”

“開戰!”

隨著“金頭盔”督導部的一聲令下。成鯨在暴風雨中駕駛著殲20升空。發動機尾噴出湛藍的火焰衝到了數千米的高空。

殲20在空中的飛行姿態相當輕盈,在雷電交加之間穿梭翱翔,同時機載雷達開啟搜尋向羽和其戰機的位置。

“來啦,老弟!”

“不,是來啦?大孫子?”

本來向羽還想“皮”一下,忽然想到要是按照戰機的輩分來算,自己駕駛的這款殲9,算得上是殲20的爺爺。

在殲20剛升空之際,向羽駕駛的殲9nb上的量子雷達就捕捉到了殲20的蹤跡。

以向羽的飛行天資,無論是再難駕馭的戰機,飛一次模擬機就已經足夠。他現在正駕馭著這款殲9nb在萬米高空之上接戰殲20。

在這個高度上,其實並沒有太多的雷暴,厚重的積雨雲和滿是電荷的雷暴雨都已在戰機的機腹之下,向羽坐在殲9nb當中,以宛如上帝的第一視角來俯瞰長空。

殲20上的相控雷達也很快就發現了向羽的殲9nb,雖然殲9nb也運用了隱身設計,在鈦合金的機身上也塗裝了隱身塗層,但其實在實戰當中它的隱身效能倒不是有多麼突出。

因為它的飛行速度太快,在空氣當中都已突破了熱障,在戰機的表面就像是包裹了一層燃燒的火焰一樣產生了極大的熱量,而熱量是最容易被雷達捕捉的。這使得殲20很快就捕捉到了殲9nb,這也是殲9nb的一個短板所在。太快了,就是它的弱點。

這也充分說明兩點:第一就是對於任何武器裝備都不要神話,有優點就有弱點;第二就是這極度發熱的機體熱量也並不是殲9nb所獨有,而是世界上所有高空高速飛機的通病,要是速度突破熱障之後,機體必然會發熱發燙。

在一萬到兩萬米之間的高度時,這種高空戰機機體會像是燃燒一樣發燙,也很容易被發現,但因為它飛得太快,你卻往往能夠感知到它,卻追不上它,也打不下來。等到飛到兩萬米以上的高度之後,由於空氣稀薄,溫度又會降到零下50多度,這個時候,戰機機體燃燒的火焰就會熄滅,還會隨著溫度縮小。

所以,飛這種高空高速戰機的飛行員還得承受戰機機體的熱脹冷縮,這不能不說一種煎熬。

要是飛行員只具有普通的體能和尋常的飛行技術,要飛這種戰機就是作死。

演習督導部對於這最後的金頭盔決戰也是相當地重視。

對於殲20的飛行員成鯨來說,打高空高速戰機可以積累寶貴的空戰經驗,對於殲9nb的飛行員向羽來說,這一次與殲20空戰對抗的意義已經超乎自身爭奪金頭盔的範疇,主要是測試一下這在兵器研發中心“壓箱底”的殲9nb驗證機的效能究竟如何,此外,這架殲9nb已經完全不同於幾十年前的老殲9,它安裝了可變迴圈式發動機,最新式的量子雷達、機載鐳射炮,已經具備了六代機的一些技術特徵。在某種程度上代表了未來戰機。

殲20vs殲9nb,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就代表了華夏現實最強戰機與未來戰機之間的決鬥。

“發現敵機。”

“霹靂12導彈!攻擊!”

成鯨駕馭殲20,從發現向羽的殲9nb戰機到發射導彈的動作一氣呵成,戰機很飄逸,動作也很輕靈。

尤其是殲20機頭上揚,在雷電當中向斜上方射出空空導彈攻擊的動作堪稱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