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裡,漸漸浮起了輕笑聲。

——

接下去兩天電器店的生意便要緩下來,這也是正常,往往開業第一天會熱鬧,哪能天天跟第一天一樣跟搶似的買家電呢。

不過即使是緩下來,那江寄餘也是有賺頭的,這真的是暴利行業,哪怕他賣的比百貨商店和友誼商店貴,到這兒買的顧客也只會比那兩處要票的多。

而江寄餘家電的來歷又是比較不可描述,沾了空間的光,賺頭不知多大。

等他空間那批貨都清空,政策更加開放點,國外做家電這一行的,也就來國內建廠子了,到時候貨源也能從那邊進。

要量大些,折扣總是很多的。

電器店的事走上正軌的時候,江寄餘便投入到廠房那邊研究那兩臺收錄機,已經拆的七七八八,剩點兒再研究研究,也不是問題,江寄餘有把握能進行量産,不過還有一些瑕疵,他想改進一下,然後先生産一批試試,在生産這批的同時進行研究,要做出迷你款的,不斷推陳出新。

還有姜可可說的那種可以用來學習英語的迷你複讀機什麼的,江寄餘也打算列入研究範圍。

不過這樣一來,資金耗費就大,廠房也需要擴建,還要進行招工。

江寄餘思索了很久,還是沒決定現在就南下過去建廠房,一方面他現在過去南方那邊競爭力可能沒那麼強,另一方面也是缺人才,像現在廠裡能稱為骨幹的,其實還是他那群沒畢業的大學同學,雖然他開得工資很高,但是到了畢業時候,不一定能下定決心留在這兒,江寄餘慢慢將他們收攏過來,同時對廠子裡有這方面天賦的人進行培養。

技術型人才不好培養,但是管理人員還是好培養的。

技術的話,江寄餘覺得自己可以把主意打到學校那群教授身上,讓他們加入一起來研究,肯定要比還沒出師的快。

這個讓他們來做,並不是指跟學校申請研究課題,一來,跟學校申請研究課題耗費時間長,二來,如果是經過學校那邊申請,用了學校資源的話,研究成果歸屬權就有的扯皮。

這是江寄餘在瞭解一些情況後得知的,所以他決定私底下找教授來研究。

要說服這些教授難也不難,最重要是對症下藥,能用金錢財物誘惑的,則用金錢財物,能用更高一點理想,比如研究成果對社會有益之類的,就用這個說服。而且話也說的好聽,算是廠子的技術顧問指導,跟本職工作不沖突。

教授的工資聽起來是高,但是要說輕輕鬆鬆買各種家電,那還是說笑的。

因為家屬樓裡老莫夫婦和古教授都裝上洗衣機電風扇電視機的事,家屬樓裡不少人都眼紅,也想要買,然而買一件那都不是容易下定決心的事,畢竟他們的工資比一般工人要多,但是也沒多到可以自由買家電這些奢侈品,尤其是又不是孤家寡人,還要養家。

因此江寄餘找上門說這件事之後,不少教授猶豫了下,最終還是答應,不答應家裡婆娘也會拾掇著答應。

“小江那邊的廠子就是邀請你過去幫忙做個技術指導,就是看一看嘛,又不是要你耽擱學校這邊工作,有啥好不答應的,你看老古跟老莫家裡頭的電視機不眼饞啊?還有那電風扇電冰箱,我都想要。”

這樣的話也是大實話。那天雖說古教授沒要買電視機,但是江寄餘還是給裝上一臺九寸的黑白電視機,就這個電視機,引得古教授家裡天天都是人,熱鬧得不行。當然,老莫教授家裡也是,附近的人都愛過來串門看電視了。

就這樣教授們被糖衣炮彈給忽悠了過來,說是技術指導,那跟自己研究發明也沒啥區別,江寄餘還趁此機會‘偷師’,從他們身上學本領,只有學到自己身上的,那才是真的。

哪怕現在已經摘掉帽子從塘邊村回來了,江寄餘這種隨時抓到機會就要學本領的習慣一點都沒變,他還是隨時隨地保持虛心好學,當然腦袋瓜子也夠靈活,不然也偷不了師。

他還把陳相之拉來一起偷師,陳相之是他最為信任的同窗朋友,其他同學也是信任,但是那信任到底不深,要說盡心培養,那江寄餘不是個傻的,同窗情誼是珍貴可靠沒錯,但是說他不可靠,翻臉也快,現在他們是能夠安心給他幹活,但私心裡會有什麼想法,誰知道呢?

所以江寄餘也做好了兩手準備,覺得可以拉攏的先拉攏下來,不能拉攏的,便先‘榨幹’他們的能量,再從廠子裡劃拉可以為自己用的簽了協議,去跟這些人學東西。

江寄餘可能在做生意這方面也是有天賦的,廠子到現在基本都是順順利利沒有大坎。

對於江寄餘‘偷師’的心思,幾位教授們其實也感覺到了,不過還是任由著他們來,並且能教導就教導,一來拿人錢財替人辦事,二來江寄餘還是學校學生,也算是他們的學生,對他們的態度也恭敬。這個年頭,對於好學的學生,其實教授們還是比較喜歡的。

而有了專業的教授之後,又有充裕的資金,新的研究真的是進展很快,比之前幾個還沒出師的學生搞快的不是一倍的差距,而是幾何式增長的。

那麼要說為何教授們早先沒研究這些出來呢?因為高校的研究課題其實很多都不能轉化為民用方面,有些是為了國際上拿獎,有些是跟國家合作,在軍用或者什麼方面的研究,有的則是一些探索。

而江寄餘是特定沖著商業化去的,研究的方向也不一樣,更何況他自己本身就有明確的研究方向和大概思路,配合上教授們的專業,那研究速度可不是幾何式增長麼?

而在研究過程中肯定會有所偏離方向,有的是不太好的,那是要摒棄,有的卻能催生出新的産品,這種江寄餘是極其喜歡的,他也不扣索,除了固定的‘顧問’工資,研究出的産品也另外付錢買下,這個當然是要簽協議的,免得到時候還有的扯皮。

在商言商,江寄餘什麼時候採取什麼樣的態度是很清楚的,絕對不會為了所謂的人情啊面子啊而給自己留下隱患。

這樣一來,廠子要弄的東西就更多了,那ison當初的股份,也得重新分成。因為他的資金在這個時候早不足以吞下這麼多。

江寄餘打算把ison的股份壓到5,或者全額買下。

當初他跟ison合作是因為國情,而且一開始也是讓ison投資,中途隨時可以追加投資或者撤資那種,但是辦廠以來ison一直沒有追加投資,廠子的事也全部是江寄餘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