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與大魔君巫真心目中的計劃相比,也就是少了組織一部魔騎深入到怒川江北部地區去,大魔君巫真心想或許真要組織一部魔騎挺進到怒川江以北,多多少少要擔些風險,也就沒有再站出來建言什麼……

……

梅童嶺北面四百裡外的揚中,乃安慶郡下轄的一座縣邑。

雖然在入冬之前,北陵軍就對附近的軍民進行過多次疏散,但陳海率龍驤軍退守過來,猶有三四萬平民聚集到城中驚惶失措的等待援軍來救。

陳海也沒有能力救下所有的人,只是驅趕這些平民出城北逃,最終能有幾人逃過魔劫,就看他們各自的命運了。

要不然的話,陳海每過一座城池,就要收攏數千或者數萬凡民,用不多時間,龍驤軍就會變得臃腫不堪,最終必然陷入數倍於己的精銳魔兵合圍之中而難逃覆滅之禍。

魔族一方面在渚江等方向,兩三百萬魔兵魔將分成十數路,完全不顧龍驤軍,徑直往北挺進掃蕩,一方面則將更多的魔騎、翼魔往梅童嶺這邊聚集過來,數日後就組成一支規模約四十萬,純粹由魔騎、翼魔組成的機動戰力,在鬼奚老魔的親自統領下,往揚中城進逼過來,而此時集結於梅童嶺的其他魔兵魔將,則同時分成十數路,在鬼奚所統領的魔騎兩翼展開徐徐北進。

看到魔兵在揚中城的南面,彷彿像一隻巨大的魔蝠展開來,陳海也被迫率領龍驤軍撤出揚中城,往西北方向行軍,看有沒有機會在魔兵的側翼狠咬上一口。

魔兵的意圖,並沒有出乎陳海的預料。

這樣的局面對北陵郡國而言算不上多好,也算不上多壞,畢竟魔兵沒有組織大規模的魔騎,直接穿插到怒川江北面去搞破壞。

那樣的話,安西防衛軍又全然按兵不動,北陵軍這麼點兵力將更加的捉襟見肘。

而魔族眼下的佈局,很顯然鬼奚魔尊還是希望能抓住機會將他給吃掉。

倘若這時候陳海他們稍有猶豫,被鬼奚魔尊親率的魔騎主力給纏住,兩翼的其他魔兵魔將,就會以最快的速度往中路聚攏過來,將龍驤軍給包圍住,龍驤軍孤立無援,難以支撐到援軍趕到就會覆滅。

而倘若他率龍驤軍,極盡可能與鬼奚老魔親率的魔騎主力保持距離,那兩翼的十數魔兵魔將就能毫無顧忌的掃蕩兩翼一兩千裡範圍內的城池村寨,也就不耽擱對萬濤河、怒川江之間的人族殘餘勢力進行清掃。

魔兵裡校將級以上的存在不算,武卒級或武衛級的精銳魔兵們,能禦之進入戰場的坐騎,主要由體形彪健、行動迅速的血魔狡獸、青牙獒狼等組成,載著青鱗魔近衛精銳,日行兩三千裡都不在話下,但耐力以及承載力都要稍弱一些,青鱗魔近衛精銳禦之,難以穿上重甲,也就沒有從正面沖擊人族的防陣的能力。

此外,魔兵的主要坐騎還有一種體形巨大、力大無窮的蜥龍。

蜥龍,更像是小型化的魔蛟,只是沒有騰雲駕霧的天賦神通,體形上說是小,但成年的蜥龍首尾長近十米,高逾四米,力大無窮,除了自身就有兩三萬斤的重量、鱗甲堅厚,闢靈境劍修難以予之重創外,駝背三四名青鱗魔重甲精銳突擊都非難事,可以說是魔騎中最為精銳的重甲戰力。

一些魔將、魔侯要是找不到更好的坐騎,也多以蜥龍為坐騎。

蜥龍的耐力也是要比血魔狡獸、青牙獒狼等強得多,唯一的缺點就是巨大而如沖城車般的體形,使得其行動遲緩,在冰天雪地裡,日行千裡就差不多是極限了,但也勉強能將龍驤軍吊住。

倘若濟天渠以西、怒川江與萬濤河之間的區域都是一馬平川、被冰雪覆蓋得結實的平原,面對魔族如此的戰術安排,陳海將徹底的束手無策。

然而濟天渠、紫柏山、怒川江、萬濤河圍合之間的廣袤區域,並非沒有一點的波瀾起伏,也有丘山谷嶺,也有湖澤溪河。

而對地形熟悉,甚至在魔族冬季攻勢之前,陳海就下令國尉府的參軍將官們,下令天營學宮的兵術學子們,針對這些地形擬定出數以千計的戰術方案以備用,則是龍驤軍最大的優勢所在。

只要沿途出現五百裡方圓以上的山地,龍驤軍就能利用山地對魔兵的切割跟遲滯,盯住一翼的魔兵進行堅決的反擊,又或者沿途有大型的湖泊、河流覆蓋在冰雪之下,更是龍驤軍利用對魔兵進行反擊的良機。

而北陵南部防線雖然兵馬疏散,但龍驤軍畢竟還是位於內線作戰,在兵力補充、戰械及物資補給等方面,有著內線作戰的優勢,更甚至有相當多的戰械物資就預備在某處秘密地點,就等著龍驤軍經過時起出重整軍容。

相比較而言,魔族一方面擄掠山野少量的人族遺民為食,一方面不斷從萬濤河南岸驅趕雜魔北上為食,但到底是遠離萬濤河南岸據點,各方面都不如龍驤軍便捷,到最後,鬼奚老魔不得不在中路聚集更多的魔兵魔將,限制龍驤軍的行動。

在冰天雪地中的糾纏,龍驤軍是佔優勢的,也由於陳海捨得在戰場舍棄大量的天機戰械,除了進攻反擊時以天機戰械為主,還同時捨得以少量兵馬配備大量的天機戰械及時切斷魔兵的糾纏,龍驤軍的傷亡也要遠遠少於與正面交鋒魔兵。

不過,鬼奚魔尊並不覺得魔族就虧了。

雖然糾纏住龍驤軍的兵馬傷亡較為慘重,差不多兩個月時間裡損失超過二十萬,而且都還是精銳,但與龍驤軍糾纏的狹窄戰場之外,在濟天渠、紫柏山、萬濤河、怒川江圍合的廣袤區域之間,在冬季攻勢發動之前沒有北撤的滯留人族,數量依舊是多得難以想象。

一方面這些人看到北陵軍沒有北撤,以為形勢沒有那麼險惡,抱著僥幸心理留下來,畢竟往北遷徙數千裡甚至上萬裡,對平民來說太艱難。

另一方面北陵國境內還有大量大大小小的宗族,並不承認甚至拒絕接受陳海的統治——陳海在怒川江以前想要廣泛的設定郡縣,想將統治權延伸到縣邑層次,以便將人力、物資進行更充分的排程,就受到以往主導地方權勢的中下層宗族的抵制。

這兩點主要原因,導致這一區域進入冬季時,依舊有兩三億凡民滯留,一直拖延到大量的魔兵北進,才倉皇北逃。

只是兩三億凡民的逃跑速度,哪裡會有數百萬魔兵分進合進來得快?

而地方上小規模的抵抗,在數萬、十數萬甚至數十萬魔兵的圍攻下,又能守住多少天?

真正有機會逃命的凡民,一是鄔昌、陵州、天水等城附近,一是位於龍驤軍與魔兵糾纏、魔兵不敢快速展開的戰場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