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下沁海渡城的第八日,黑燕軍六萬甲卒也陸續趕過來彙合。

而此時,除了拓跋旗率八萬殘軍,簇擁著大量的牲口、奴隸,往潼河入海口而去之外,拓跋部從白水城出發的援兵,也折向北上,往潼河入海口方向趕去。

眼下的局勢很分明,拓跋部兩支大軍,必然要是在潼河的下游,尋找一地,建立起聯系,熬過他們最艱難的時刻。這時候有鐵崖軍抵在拓跋旗所部的後腰,沁海渡就不再是必攻或必守之地,閻淵留下兩萬精銳甲卒,繼續在沁海渡加固城池外,他親自率領著兩萬戰騎和四萬甲卒,渡過潼河,趕去和陳海彙合,同行的還有十八具天機連弩和大量的輜重。

三天後,在堯山以東三百裡外一座叫高鶻嶺的石嶺,兩軍順利會師。

高鶻嶺綿延十數裡,在茫茫瀚海草原上,也只能算是小山,原本有一家六七千人丁、五六百戰兵的小部族盤踞。

這個叫高鶻的小部族,最早依附於黑石汗國,拓跋顏、左鷲率部西進,他們還能閉寨自守,但等到拓跋旗、左陽率大軍越過潼河,他們就直截了當投附了拓跋部,出兵出牲口,參與進堯山戰事,沒想到鐵崖部竟然如此頑強、近乎奇跡般擊退拓跋部十數萬大軍。

等到拓跋旗率部從高鶻嶺借道透過,高鶻部全族老小都遠遠躲開,直到鐵鯤、陳海他們率大軍過來,又都跑出來迎接,表示以後要唯鐵崖部馬首是瞻,絕無二心。

除了將高鶻部所剩不多的蠻武,編入軍中,陳海讓鐵鯤將其他高鶻部族人都遷往堯山東北麓安置,協助那邊築造城池——而高鶻部在高鶻嶺留下來的石寨,則作為鐵崖軍封鎖拓跋軍兵馬的防壘使用。

鐵鯤率主力,死死盯在拓跋旗所部身後,陳海留在高鶻嶺,等閻淵率部過來彙合。

陳海最早在甘泉山時就見過閻淵,但當時接觸不深,黑燕軍在甘泉山大潰後,閻淵就率部撤入雁門郡境內的松都山,陳海則收編黃雙、樂毅所部,組建龍驤大營——他在到堯山之後,想到要藉助閻淵所部制肘蠻族,才與寧嬋兒專門跑到赤眉湖去見閻淵,希望能說動閻淵率部參加瀚海草原上的戰局。

閻淵當時是猶豫的,作為燕州人族,貿然大舉北上、進入瀚海草原,就會令諸多蠻族寢食難安,也勢必會成為蠻族眼裡除之而後快的眼中釘,黑燕軍殘軍,參與堯山戰事,不論是幫哪一方,都是吃力不討好的事情?

只是閻淵也怎麼都沒有想到,陳海竟然能在堯山空手變出六萬精銳出來。

在寧嬋兒親自趕過來報信,說龍驤營一千八百精銳武官已入堯山,那時候閻淵自然就不會再有什麼猶豫了。

此時兩人在高鶻嶺相見,兩人心裡都是感慨萬千,站在石崖前握手,想說什麼,卻都說不出口。

這時候就見鶴婆婆的羽鶴真身,破雲而來,落地之時,身形一抖,化作白發老嫗站在閻淵面前,說道:“小淵子,你總算還有些膽氣,敢率部來助戰了。”

“……”閻淵有些羞愧,給鶴婆婆行禮說道,“見過鶴真人,希望閻淵沒有來遲。”

鶴婆婆也不會專為奚落閻淵而來,回想百年前道禪院的一幕幕,再想道禪院受諸閥反噬而滅,他們這些殘孽輾轉數十年,借赤眉教、黑燕軍死而複生,誰曾想到頭來還是一場空,看到閻淵此時也須發皆白,鶴婆婆剩下也是不盡的唏噓。

“閻師兄,你可知堯山之下,為何會有道禪院的上古地宮存在?”陳海挽著閻淵的手臂問道。

“為何?”閻淵問道。

不要說閻淵了,即便是鶴婆婆、樂毅他們都是百思不得其解:道禪院吃飽了撐著,上古時在八杆子都打不到的堯山地底,費那麼大的力氣、資源,建一座龐大無比的地宮。

事實上,閻淵對陳海所謂的隱脈傳人,也是將信將疑。

畢竟有關堯山地宮,有關血魔大劫,道禪院只有歷代大天師一人知道真相。

“閻師兄,你隨我去見蒼遺師兄!”陳海說道,龍驤軍漸成勢力,有些事情也應該要讓更多的人知道了,而且他也沒有更好的理由,去說服閻淵率黑燕軍舊部毫無保留的配合他完成接下來的佈局。

陳海請閻淵、鶴婆婆隨他一起,飛往高鶻嶺主峰;蒼遺負手站在一座石崖之上,看白雲蒼狗變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