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盛宴(第2/2頁)
章節報錯
……
陳海交出兵權,請調潼北大倉任職的目的,還不僅僅是在潼北府設立新的鑄造場。
在陳海的授意下,曹奉、曹善父子,率曹氏及曹氏親近的千餘族人遷入潼北府。
曹氏族人遷出桃花塢,意味著此前在桃花塢北片編民入戶的七八萬流民,陳海徹底放棄對他們的影響及控制;陳海後期也會削減在桃花塢的投入。
桃花塢緊鄰燕京城,那裡是京郡八族及贏氏皇族的天下,陳海心知他這條小魚在沒有道丹境修為、受封亭侯乃至鄉侯之爵以前,在燕京城牆腳根下,根本翻騰不出什麼浪花來。
然而潼北府的宗閥世族勢力一向不強,這次又被數十萬叛軍狠狠的犁過一遍,府縣有些樣子的宗族勢力幾乎都被摧毀,看似荒蕪一片,但對有心不受其他宗閥世族制肘,培植嫡系勢力的人來說,潼北則是肥得令人眼饞的沃野。
叛軍橫掃過後,秦潼山北麓留下的勢力真空,實在是太大了。
潼北府以西兩百多裡外,有一座聚泉嶺,位於潼河的南岸,早先被一夥黑巾山賊盤據。叛軍北撤,聚泉嶺附近的山澤田地就收歸官有。
曹奉、曹善父子奉陳海之令,僅用一千石糧食、十萬斤鐵料,就將聚泉嶺山嶺及方圓二三十裡山澤嶺地的地契換到手。
當然了,不是誰都能以這麼廉價的籌碼能從地方官府手裡換得地契的。
此時能參加這場盛宴的,也只有西園軍背後的屠氏、樊氏、趙氏以及其他與英王贏述親近的宗閥世族。
文勃源作為英王贏述的嫡系近臣,除了出任西園軍總管府監軍使時,為方便鎮壓秦潼山叛軍,還有節制地方之權。
此時文勃源及幕後英王贏述既然認定陳海逃不出他的手掌心,這時候就怕陳海不夠貪,就怕陳海的野心不夠大。
除了陳海之外,董潘想代表董氏在潼北府兼併田地,也都受到嚴格的限制,更不要說佔據一整座山嶺了;而即便是姚啟泰所代表的姚氏想將手伸到秦潼山來,也受到鉗制,至少佔不到特別好的地盤。
聚泉嶺在潼北府以西綿綿群山裡,看似不怎麼起眼,山裡有十數口泉眼常年不歇,泉水溪流繞山彙入潼河,故名聚泉嶺。
十數口泉眼裡,就三處是有靈氣溢位的靈泉,聚泉嶺在秦潼山裡都可以說是難得的靈天洞府之地。
雖然秦潼山北麓,稱得上是靈天洞府的地方也沒有幾處,但因為叛軍掃蕩過,潼北留下的勢力真空太大了,不多的靈天洞府也足夠西園軍背後的宗閥世族分食了。
比如說左津谷作為進入潼北的要津,地理位置更加重要,附近的一處靈山就被屠氏佔去。
北面的雷陽谷是西園軍的主要防區,文勃源、樊春正加強在那裡建造更多的軍寨,樊氏一族則迅速將手伸了過去,協助建造軍寨的同時,也不妨礙他們將附近兩座靈谷的地契捏到手裡。
位於秦潼山中麓、控扼連線京畿與秦西諸郡要道的南樟等府縣附近的靈山靈谷,更是被趙氏及其他支援英王贏述的宗閥世族分割掉了。
這才是西園軍挺進秦潼山之後,最大塊、最肥美的盛宴,潼北大倉從糧草物資轉運裡所能抹下來的那些油水,還不夠被真正的世族大鱷看在眼底。
而陳海所真正看中的,也就是聚泉嶺。
聚泉嶺附近峰巒交疊,受地形限制,潼河在聚泉嶺的東北角群山之間彙聚成一座方圓四五十裡、深數百米的山湖,然而再經聚泉嶺北面不足兩三百米寬的峰谷澗道透過,流洩到西部群嶺間的河谷之中……
從地形上,聚泉嶺可以說是潼北府進入秦潼山西北麓群嶺的門戶之地,不僅控制潼河西入秦潼山深山大谷的河口,也控制著東北方向的聚泉湖。
要不是時勢如此,陳海即便是封爵鄉侯,都未必能從其他宗閥世族的手底爭得這麼一塊的肥地發展勢力。
然而陳海這麼做的一切目的,還是要脫離英王贏述的控制,甚至找機會反咬贏述、文勃源一口。聚泉嶺可以說是陳海在《練兵實錄》之外,另造的一隻殼。
陳海目前是借這只殼發展勢力,但最終的目的,還是要借這只殼脫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