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換將(第2/2頁)
章節報錯
雖然陳海他們出發前儲備了不少的符篆,但赤眉教眾每天初曦時分都能煉天地靈氣為真元,每天都能集中施展一輪術法神通,西園軍這邊的符篆消耗極快,有時候防備不過來,出現疏乎,很容易就會出現成片的死傷。
西園軍很快也積累不小的傷亡。
而流民叛軍的傷亡更是慘烈,每天都要成千上萬人倒下,填滿簡陋寨牆前挖開的壕溝,填滿術法神通撕開了大地裂縫。
血流成河,都已經將左津谷北片的大地染成赤黑。
由於叛軍中有天師鞏梁這樣的強者存在,而叛軍的人數又遠遠多過西園軍,很快繞到左津谷以南的山嶺建立哨崗。
如此一來,陳海他們就被叛軍徹底包圍,也無法透過天師鞏梁及赤眉教大祭酒級的強者封鎖,與外界聯系;青鵬鳥等靈禽也無法飛出大營的範圍,去偵察外圍的敵情。
後續,屠重錦所部、姚啟泰所部,在經過最初的混亂之中,特別是那些精銳將卒看了除了守住營盤沒有其他退路之後,漸漸更好的磨合起來,即便每天都有傷亡累積,但整體戰力始終沒有太大的削弱。
始終都如堅不可摧的礁石,矗立在左津谷北部,任叛軍風打浪摧。
曹奉等人預計太尉府十天半個月就會派援軍過來,但實際上他們足足堅守到第五十六天,一直等到益天帝七十三年臘月的第七天,叛軍才丟下近十萬死屍,往北面的山嶺撤走。
樊春派人越過被斷崖堵死的左津谷,進入大營,陳海他們這時候才知道除西園軍所餘三萬精銳外,太尉府另從京兆府衛戍軍調五萬甲卒,統歸宿衛將軍樊春及監軍使、散騎常侍文勃源兩人統率馳援潼北,這時候才抵達左津谷以南的洮水河。
大營這時候就只剩三天存糧。
屠重錦等將不明白援軍為何拖到今天才到,心裡難免怨憤,唯有陳海、屠子驥、趙融知道到底是怎麼回事。
如果太尉府從青龍峪大營徵調虎賁軍精銳,無疑是動作最為迅速的,但西園軍從今往後不要說沒有與虎賁軍並肩齊驅的可能了,甚至就連獨立性都難以保持。
而虎賁軍也未必願意過來給西園軍擦屁股——這時也不單單就京畿以西的秦潼山裡暴發民亂,作為戰力最強、兵將最多的虎賁軍還要同時負責其他三個方向上的軍事鎮壓。
最終由宿衛將軍樊春、散騎常侍文勃源統率西園軍留守所剩的三萬兵馬,以及從京兆府衛戍軍抽調五萬甲卒馳援潼北,這也應該是朝中及太尉府諸多官員反複爭執之後才最後確定的結果。
而陳海、屠重錦率部最終守住左津谷北部的大營,與數十萬流民相持近兩個月,未但沒有讓流民叛軍有機可乘,還在左津谷北部留下流民叛軍近十萬屍首,這一戰自然還不算是大敗。
也是宿衛將軍樊春、散騎常侍文勃源能率西園軍留守主力馳援潼北,繼續保留西園軍而不是直接裁撤的最關鍵籌碼。
到這時候至少西園軍的戰力已然得到證明,說明過去一年時間編練西園軍是卓有成效的;而至於雷陽谷大潰,導致西園軍將卒傷亡兩萬多、地方武備死傷超過十萬,那都是衛於期作為主將察敵不明的責任。
隨同樊春到左津谷的,還有太尉府的軍使,攜符詔撤消衛於期西園軍主將之職,由樊春接任。
衛於期即時返回燕京,接受太尉府的審查;後期平剿秦潼山叛軍的戰事,也都宿衛將軍樊春、監衛軍文勃源負責。
陳海這時候才知道“文先生”的正式官銜乃是執掌英王府內府事務的散騎常侍。
帝宮及諸侯王府都設內府掌管錢糧支度等事務,通常都是由帝群及諸王的近臣部將或宦臣擔任,授散騎常侍銜。
散騎常侍等內府近臣,是一個品秩不高、地位卻相當重要的官職,有時候也常代表帝君及諸王監掌軍政。京郡八族的子弟共掌朝政,帝君用散騎常侍這些近臣來壓制京郡八族的勢力,是大燕立國以來就有一個傳統。
這一次文勃源直接出任西園軍的監軍使,想也不用想就是英王贏述在幕後進行一系列運作的結果,這才代表太子贏丹正式同意由“嫡系”英王贏述直接插手掌控西園軍。
陳海不知道英王贏述是如何贏得太子信任的,也難以想象等太子贏丹知道英王贏述真正的立場之後,會是怎樣的暴跳如雷。不過,那一切應該跟他沒有什麼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