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西進(第1/2頁)
章節報錯
從秦潼關西進的馳道受到嚴重的破壞,而且很多地方都是衛於期率主力透過之後,小股叛軍從深山裡繞出來破壞的。
山塌路垮,陳海他們又將大量的車馬都丟在秦潼關以東,上萬將卒僅有四五百戰騎、七八十乘輕型戰車,簇擁著往秦潼山脈推進,速度自然是快不了。
相比較而言,衛於期所率西園軍五萬將卒主力,推進速度卻不比陳海他們稍慢,還頻頻有捷報傳往秦潼關,差不多每天都能攻克一兩座叛軍所盤踞的寨城,都能斬殺數百上千叛軍流寇。
半個月之後,陳海率部才抵達秦潼山脈中麓的南樟府。
南樟府位於秦潼山脈的腹地,境內山巒疊嶂,唯有府城所在是一座狹長的山谷盆地,東西約有四十多裡長,南北也有二十多裡寬,地勢相對平坦,又有多條河流從深山裡彙聚過來,在府城南面形成一座與盆地差不多大小的湖泊。
南樟府已被摧毀,十數裡長的城牆到處都是崩斷的缺口,已經被摧毀得不成樣子,城外的村寨以及城裡屋舍都被燒成灰燼,滿眼看去皆是殘墟,還有無數難民滯留在城外嗷嗷待哺。
陳海他們所帶的補給有限,自然無暇顧忌這些難民,更何況還不知道有多少叛軍藏在這些難民之中,只是將這些難民遠遠的驅趕開,不使有騷擾到大軍的可能。
南樟府城地理位置很關鍵,除了橫穿秦潼山脈的馳道外,還有有多條穀道能深入秦潼山脈的腹地,差不多有二十多萬流民叛軍從秦潼關逃到南樟府後,就從這些穀道分散逃入秦潼山脈的深處。
衛於期統率西園軍五萬兵馬,只能追擊人馬最多的叛軍主力,但為防止其他方向的叛軍有可能抄襲南樟府,特地將西園軍第三都上萬兵馬留在南樟府,確保後路無虞。
前方捷報頻傳,留下來殿後的兵馬心裡最是焦灼;第三都上萬兵馬一直都是作為側翼兵馬使用,就算在秦潼關城之下,手裡都還沒有收割多少叛軍的人頭,也就沒有錄下多少戰功。
這時候看到陳海率部趕過來,第三都的車騎都尉、騎都尉等將領,就迫不及待的將殘城交出來,點齊兵馬北下,趕著與衛於期彙合去了。
而主將衛於期所傳來的軍令,也是要陳海率部負責掩護側後,盡職完成殿後兵馬的責任即可。
第三都兵馬南下與主力會合追剿殘寇,南樟府殘城所建的營寨騰空出來,陳海就直接率部進駐進去。
“我們接下來該怎麼辦?”
上萬大軍進駐營寨,安排斥偵、警戒、防務,一陣人仰馬翻的折騰過後,屠子驥才得閑拉著趙融趕到大帳前去見陳海,迫不及待想知道陳海心裡有什麼後續想法。
陳海將繁瑣的軍務都交給別人處置,他站在懸掛的地圖,正用心研究南樟府附近的地形,見屠子驥、趙融走進大帳來,手敲掛在牆壁上的地圖,說道:“這地圖太粗陋簡單了,子驥你先安排人手偵察兩百裡方圓內的地形,先將南樟府範圍內的地圖繪制完全了。”
這張太尉府所頒發的地圖十分簡陋,掛到大帳靠背的牆壁上,地圖上只是將秦潼山脈深處主要河流、峽道及府縣及重要集鎮方位都標註出來,但很難從這張圖上看出南樟府附近的地形全貌;而兩三千人聚集居住的村寨,根本都沒有標示。
陳海心裡也清楚,在這個強者為尊的世界,處處都體現出玄宗高修對凡夫俗子的輕視。太尉府對緊挨著京畿地區的秦潼山脈,地圖繪制都如此粗製濫造,如此不用心,只是其中一個體現而已。
無論是京營軍還是地方衛戍武備,主要將領都是宗閥子弟出身,身邊多有可乘禦的靈禽豢養,一兩百裡方圓的地形地貌,只需要乘禦靈禽飛上萬丈高空就能盡收眼底,太尉府及府縣地方也確實沒有必要在地圖繪制上花費太多的工夫。
屠子驥只得先耐著性子,安排斥候遊哨擴大偵察範圍,將南樟府境內的地形都記錄下來。
陳海又將周鈞、冉虎、吳蒙、岑雲飛、孫不悔等人召集過來詢問營寨駐紮的情況,等一些瑣碎軍務處理完之後,才將屠子驥、趙融、樊成三人留下來,談他心裡真正的計劃。
屠子驥、趙融、樊成都翹首期待陳海拿最後的主意,無論是文先生還是樊春,都要他們聽從陳海的將令;陳海也能從他們的眼神裡看得出,他們認為就應該將兵馬駐紮在南樟府,駐紮在南樟湖畔。
南樟府地處秦潼要沖,距離秦潼關又十分適中,衛於期真要中了赤眉教的圈套大敗,他們駐守南樟府既可以接收潰逃將卒,又能很快迎來從秦潼關增援過來的兵馬。
陳海這時候視線又回到掛在牆壁上的地圖,用炭筆簡陋勾勒出衛於期所率主力的推進路線,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