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經過了那個聽到已知的事情就煩氣的年紀了。是教誨,不論是否明曉,都要認真傾聽,當是強化一下記憶也好。”

秋楓笑了笑,心想很小的時候會這樣大概是老掌門的影響而不喜歡聽重複的話語,後來慢慢變化應該就是母親和姨母的影響。

普聞大師說道:“看來老衲的擔心應該是多餘的,你的心境或許要比表面上看起來好很多。”

“希望如此吧,不過我相信我會做到的。”秋楓說道:“對了大師,以後我師父要是再來嘚瑟,您可別太慣著他了,適當刺激一下,讓他好好衝擊冥真境。”

普聞大師笑道:“好,待他下次來時,老衲就諷他幾句。”

秋楓樂道:“感激不盡。”

……

……

修行的終點是什麼?

這是每個修行者拿一生在追求的問題,之所以說是追求,因為答案非常明瞭,修行的終點就是認識世界,然而認識受到很多因素的限制,比如修行者無法解決在天外的虛境裡遊行太長時間,因為那個區域沒有天地元氣,因而無法認識到其他星系,所以世界在當前階段是能被完全認識的。

對於修行境界,是為了強身健體,它是有相對的終點的,每一個終點又會是下一個境界的起點,就算是到了冥真、至臻,在認識世界一方面還是有無法做到的事情,這個時候,就會回到修行最原始的問題。

元界七境、易界六境,一步步地提升都會對世界的認識加深,通玄和通靈是變化最大的境界,到了無至、遊聖,又是一次飛躍,想要再往上走,就需要弄明白一點——世界的本源是什麼。

關於這個點,古代先賢們有說是某一種實物的,也有說是一種虛無的存在,無論哪一種,都得到了認識的加深。

秋楓和虞雪就這個問題已經在元界修行了兩年多,他們內景中的星辰已然全部點亮,紳士的掌控能力已經到達了生命的極限,然而遲遲沒有看到神隱境的門檻。

從已經被否定的金、木、水、火、土等實物,再到後來的空與道這樣的虛物,秋楓和虞雪都認為不對,這些思考如今的很多修行者都經歷過,也都被否定了。

而且現在,他們也更加清楚,“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這句話說的只是變化方面,這裡的“道”也根本就不是本源,而是你把一個東西作為物件去考察後,得出的內在規律或者聯絡。

所有的已有概念,所有的已知事物,都太過具象化,作為世界的本源,應該是一般的存在,不確定的一般存在,應該是一個總體性的範疇。

……

“過去今年的夏,我可就是而立之年了。”

秋楓瞧著絕塵島北邊的海面發著呆,為遲遲無法破境的事情犯著愁。

“你是而立,我得叫徐娘半老了。”虞雪靠著秋楓,回顧著二人從相見到現在的時光,心中微微有些暖意。

秋楓說道:“不好聽,也不知前人為何要這麼稱呼這個年紀的女子。”

虞雪說道:“怎麼稱呼都好,人老是事實,就算我們修行者有不變的容顏,心也應該會老去的。”

“你忘了老頭子嗎?”秋楓笑著說道:“他還是十多年前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