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印見雙眼為之一亮,嘴裡說道:“對了,這主意不錯,是騾子是馬,拉出來遛遛就知道了。”

人越老越精,同時,人越老,其實也就越有一顆童心,幾個老同志一商議,馬上想到了合適的辦法。

很快,44就發現,幾個老家夥各自登陸了自己的讀者號,開始第一時間跑去《鐵鷂子》的書評區鬧上了。

44一看,心中湧起絲絲希望的時候,也開始祈禱,鄭亞啊鄭亞,這可得你自己爭氣一些,可千萬別被幾個老頭子給拷住了。

這可是真正的拷問!

林老的問題,第一個在評論裡邊提了出來,相當犀利:“你寫書的初衷,是要賺錢,而你最後又說,寫書的最終目的,乃是要承擔社會責任,這樣,我是不是可以理解為,又要賣,又要立牌坊,是不是這個意思?”

鄭亞發出單章之後,嘴裡長長地撥出了一口氣。

這可是自己憋了許久的話,這個時候說出來,感覺舒服多了,雙手在椅子上靠了靠,稍稍休息一下,準備開始碼字,可就在這個時候,鄭亞豁然發現,自己的書評區居然有讀者對自己剛剛的單章提出了異議,標題措辭還不是一般的激烈:“請教作者君,矛和盾誰更強!”

鄭亞呆了一呆,心說,反應挺快的啊!看看你說什麼。

飛快掃過這個評論之後,鄭亞稍稍想了一下,雙手飛快地回複:“賺錢和社會責任會是矛盾體嗎?按照你的說法,所有賺錢的企業豈不是都是沒有社會責任了?這本來就不是矛和盾,而是相對統一的有機體,道友,你可以這麼來分析……”

這個回複,鄭亞寫得相當用心,把自己的觀點認真表達出來。

賺錢多,說明瞭書的銷路好,那就說明,看書的人多,也就是書的影響力大,教育面廣,這種書,去承擔社會責任,以一種正確的態度去寫,才是真正地具有價值。

所以,鄭亞認為,賺錢和社會責任並不矛盾。

鄭亞剛剛回複了這個問題,滑鼠剛剛放下去,馬上,就在這個帖子下邊,又一個十分尖銳的問題提了出來,一看這個問題,鄭亞就有點無語了,這是一個爭論了許久,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問題。

劣幣驅逐良幣的問題。

這個發帖者表示,大量的劣質網文的出現,充斥了小說市場,結果就讓許許多多優質的傳統文學沒有了讀者,造成了事實上的文化低俗話,通俗化。

這個帖子,還真是說出了許多傳統作者的心聲。也說明瞭許多人對網文的擔憂。

鄭亞稍稍思考,結合自身的感受,很快給了這個帖子一個十分誠懇的回複:“傳統文學宣揚的東西再美好,沒有人看,其實就都是自娛自樂,那麼這種情況下,我們加大網路文學的責任感投入就尤其顯得重要,就跟你開小賣部賣東西,一根針的成本是一毛,你賣出去一元,這利潤夠高;而你賣一臺冰箱成本2000,賣出去只2300,利潤點少了許多,但是,請問,你是願意賣冰箱呢?還是願意賣針呢?”

看到鄭亞的這個回複,趙印見已經嘀咕起來:“小子,我是賣針的人嗎?最起碼,我也得賣彩電。”

旁邊,老徐慢條斯理地說道:“老趙,你落伍了吧,電視機如今受到電腦和手機沖擊巨大,市場日益萎縮,賣彩電,遲早死氣。”

趙印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