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氏上次買了布自己上了漿,準備給大家都靴子的,結果靴子還沒做出來,家裡出了一堆的事兒。

她拿著漿布疑惑的看著女兒,刷刷幾下將它全部給剪了下來,墊在她做好的那個東西上,緊接著她便拿著一杯水來,將一杯水全部倒在了她做的那個衛生巾上面。

棉布本就吸水,水一落上去便被吸了進去,更何況裡面的草木灰更是吸水之物,不過轉瞬來一杯水便被吸了個一幹二淨。

最底下放著沈玉剪出來的漿布,她將吸了水的衛生巾拿在手裡,看了看底下,果真一滴水也沒了漏!

但她又覺得不放心,又倒了半杯又潑了上去,過了片刻她再去看,漿布點底層還是沒濕,只是表面那一層,有些濕濕的但卻並沒漏水。

她瞬間眉開眼笑,就知道上了漿的布,肯定不容易漏水。

畢竟,將那麼粘稠的漿抹上去曬幹之後,連布都變得硬硬的,若是沒有個半天的浸泡,想必是根本不可能漏水的,她便將那東西放在一旁,準備觀察一下究竟多少時辰才會讓布徹底浸透。

但是還需要漿布的話,這樣的造價就高了一點,所以,她需要在原本的兩層棉布之上,只選其中一層的底部上漿做底,保證不漏水就行了,這樣就不需要有第三層布來做底了!

但這個東西她不太瞭解,所以還需要孃的幫忙,想著便將兩種布各自剪出二尺來:“娘,你幫我把這兩匹布上了漿,一匹上面漿,一批上糯米漿,我想看看上漿之後的這兩種紗布,哪一個更不容易漏水。”

楊氏拿過那兩匹布,看著她無可奈何的笑著搖頭:“瞧你倒是折騰得有模有樣的,到時候做了賣不出去看你怎麼哭!”

“哎呀,娘,這還沒做呢,你就來打擊我,有您這樣的嘛……走啦,走啦,正好教教我怎麼上漿。”

給布上漿是很容易的事,將麵粉和糯米粉各自攪拌成略微粘稠的狀態,將布匹攤平,用手將面漿和糯米漿均勻的塗在抹在上面,接著掛著風幹就行了,沈玉學著孃的手法,上了糯米漿。

她知道前世有糯米膠這種東西,所以在上漿的同時,她也琢磨著後期的話可以用這糯米漿來封邊,那就省去了手工縫制的步驟,也能提高産量。

想到這裡,她便有點心癢難耐,又跑進屋子裡剪了兩只布過來,還是衛生巾的形狀,一片用糯米漿蜂封邊,那一片用面漿封邊,只等幹了之後她試試哪一種不容易扯壞,以後在投産當中就用那種漿。

這幾天天氣好,沒有下雨,上漿的布風幹起來也很快,兩天之後那布就硬邦邦的了。

她封口的棉布袋也已經幹了,把他們都從屋簷上取下來,沈玉先是拿著用面漿封邊的那一個,用力的扯了扯,只用了三成力不到,那袋子便被扯爛了。

緊接著她去扯那糯米漿封邊的那個袋子,稍微要費力一點才能扯開。

這也就證明瞭,糯米漿比面漿粘得更緊。

不過雖然是開了,她也決定以後的投産之中,就用糯米漿來封邊,而不用手工縫制,因為這種東西,誰買了去都是直接用的,也不會無聊的拿手用力的撕扯。

接下來就是實驗滲水性了,她又做了幾片衛生巾,每一片上面都倒了滿滿的一杯水,在半個時辰之內,基本上都不濕了底。

放置一個時辰之後,底部才微微有些濕潤,而兩種漿布點滲透度,卻是並無什麼差別。

所以衛生巾底部的話就用面漿紗布,畢竟糯米漿成本又高了一些。

將所有的試驗步驟和結果,以及一系列對於産品的想法和計劃,她又在紙上重新地列了一遍,仔細的看過才長出一口氣。

她造福古代廣大女性的第一步就要邁出來了,希望以後的每一步都能順順利利。

可即便計劃做的再好,也不過是紙上空談,要付出行動,不知道又有多少困難在等著她。

比如她現在,想生産這個衛生巾,就是要有場地,有廠房,有工人,有原料,有一系列完善的制度,和銷售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