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暗中給林澤使絆子這件事,林澤至今都還被矇在鼓裡。

那時的李安雖心計深沉了些,但卻並沒有後來的滿肚子壞水,想要跟在翊王身邊,甚至毫無怨言的幫翊王做錯事,李安為的,也不過是謀一個更好的前程。

聰明人都知道,皇后親生的和非皇后親生的,在宮裡的待遇,簡直天差地別。

雖然皇上同樣喜歡他們,雖然皇后同樣用心撫養他們長大,但翊王有的,南宮喻不一定能有,而南宮喻有的,翊王也一定不會被落下。

當時長安城內已傳出太子無能的傳聞,翊王和辰王誰會得到皇上的青睞,也是百姓們茶餘飯後津津樂道的話題,宮中的人對此事議論紛紛,但皇上的行為卻讓人看不出端倪。

林澤雖心懷大志,卻從未想過走捷徑,對兩位皇子的將來,他心裡始終是平靜的。

李安則完全不同,在他看來,不管翊王和辰王誰更有才學,若要推翻太子,皇上更看重的肯定是血脈,誰會願意選一個罪妃的兒子去繼承皇位呢?

命運弄人,李安錯過的,正是林澤意外擁有的,關於淑妃的秘密,其實也是皇上心中的刺。

皇上對翊王的感情是平淡的,但對南宮喻的感情,則是虧欠和極力想要彌補的。

翊王性格魯莽衝動,擔心翊王搬出坤寧宮會無法無天,皇上和皇后也沒少找李安談話,他們希望李安能起到約束翊王的作用,更希望李安在保護好翊王安全的同時,能伴他越來越好。

起初,李安確實是按照皇上和皇后的吩咐在做事,翊王那時還小,也確實掀不起什麼風浪,只是隨著時間推移,也隨著兩人間關係的親近,李安的心境徹底變了。

皇上堅持要立無能的長子為太子,翊王和辰王心中不服,兩人間已明顯出現了利益爭鬥。

李安就是這時才意識到,自己這麼長時間以來,其實是暗地裡背叛了翊王。

如果皇上和皇后能完全掌握翊王的動向,那翊王為奪太子之位的努力,豈不是都白費了?

自此,李安便打定主意效忠於翊王,對皇上和皇后定期的問話,也開始有所隱瞞了。

從調皮搗蛋和日夜不安分的翊王變成了心無雜念沉著冷靜的翊王,皇上和皇后對李安的回答不是沒有產生過懷疑,只是那時候,翊王確實在努力。

為了爭過南宮喻,翊王發憤圖強,雖沒做出什麼驚人的成績,但也沒再四處惹是生非了。

時間長了,皇上和皇后對李安的話不再疑心,逐漸也放鬆了對翊王的看管和教導,翊王徹底得到了自由,李安也順理成章得到了翊王的信任,他們的機會,近在眼前。

南宮喻的努力,林澤的安穩,所有一切,都是李安心中揮之不去的陰影。

彼時,李安和林澤心裡都清楚,不管這兩位皇子誰能奪下太子之位,另一位的命運,自然不會好到哪裡去,幸運的話會留下性命,不幸的話,那便是死無葬身之地。

林澤忠於南宮喻,卻也從不急躁,只按著南宮喻的步驟,一點點朝勝利的方向靠近。

而李安忠於翊王,看著南宮喻帶著林澤越來越好,波瀾不驚的心已漸漸被嫉妒吞噬,他開始後悔自己沒有選擇跟在南宮喻身邊,也頻繁的對翊王展開了心理攻擊。

若能讓翊王順利奪下太子之位,那他身為翊王最器重的人,榮華富貴豈不是信手掂來?

只是他從未想過,翊王會是一個自私自利的人,他的死活,對翊王來說,無足輕重。

故事講到這裡,殿內的人都陷入了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