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蹄部落位於大荒原的邊界,作為整個蠻荒野蠻人一族數十個部落之一,現如今只擁有了二百多人口,算是人數最少的部落。

要知道,土生土長的荒原野蠻人,經過了數百年的休養生息,總人口數雖然只有不到十萬,可在蠻族大酋長的劃分下,每個部落人口數最少也維持到千人以上。

而人口如此少血蹄部落不得不說是個例外,但是這個另類的部落,同樣也是荒原野蠻人一族口中的英雄部落。

因為在數年前,血蹄部落的酋長血蹄紮克,他的戰鬥守護獸,一隻叫做“灰燼”的荒地暴熊,成功進化出第二形態“戰鬥狂化”,震驚整個荒原。

所有蠻族都清楚,一隻進化出“狂化”形態的荒地暴熊有多麼可怕,戰鬥力以幾何倍數增長。

暴漲的體型,如同人類般的戰鬥智商,將近七寸無堅不摧的利爪,恐怖的抗擊打能力,不亞於大型兇獸般的力量,簡直是無數蠻族戰士夢寐以求的戰鬥守護獸。

就是對陣比蒙獸人的專職祭祀,也可以不落下風。

嚴格來講,擁有“狂化形態”的荒地暴熊,已經不再屬於兇獸的範疇內,如果物理元素也能算的是魔法元素其中之一的話,灰燼已經算的上高階魔獸了。

泛大陸,只有少數的特殊種族擁有自主“狂化”能力,如比蒙獸族人口不多王族,獅虎兩族。

而且比蒙獸人如果自行狂化的話,沒有祭祀加持的戰歌“清醒之光”,進入狂化後都會暫時失去理智,腦子中只有殺戮和攻擊。

而狂化過後,都會出現輕重不一的後遺症,身體乏力、頭痛欲裂、甚至狂化過度而亡的例子都不在少數。

作為比蒙獸族的種族異能,“狂化”是一把雙刃劍,大規模戰爭時,被稱為戰場絞肉機也不為過。

可一旦遇到了祭祀的死對頭,人類魔法師,就徹底沒轍了。

擁有遠端並且攻擊手段多樣化的人類魔法師,能夠在一定安全距離下,有效的打擊這群失去理智和判斷能力的“狂化”戰士。

遠在戰場大後方人類魔法師,身邊還有著無數高手保護著。

畢竟人類魔法師數量過少,永遠是人類優先保護的重點。

上億人口的人類國度,也不過擁有不到千名魔法師,還包括了七八成的魔法學徒。

除了魔法師,聰明的人類,發明出無數種遠端攻擊的武器,所以說,對付比蒙狂化,人類有有無數種辦法。

這也是為什麼,幾千年前稱霸整片大陸的比蒙大帝國,最後反而被人類趕到了大荒原的北側。

相對比蒙的狂化的諸多弊端,荒地暴熊“灰燼”卻有著根本上的不同。

暴漲戰鬥力後,“灰燼”還擁有一顆無比冷靜能夠分析戰鬥局勢的大腦,就算碰到了人類魔法師,哪怕打不過,最起碼還可以判斷局勢選擇撤退。

事實證明,作為第一隻進化的荒地暴熊,“灰燼”果然沒有令蠻族失望。

當時“灰燼”在血蹄紮克的帶領下,奔赴了大荒原的邊界戰場,對陣人類神聖教廷的異教徒討伐軍團。

這支異教徒討伐軍,所屬神聖教廷麾下,除了上一代軍團長地行龍騎士索卡斯外,還擁有三名高階魔法師和一名魔導士。

那一場與人類對陣的戰爭中,血蹄部落的精銳戰士陣亡了接近八成,剩下的幾乎人人帶傷。

而為了提防荒原北面的比蒙獸人以及不知名的原因,大酋長並沒有徵兆其他部落對血蹄紮克他們進行增援。

位處於人類國度與比蒙獸人之間的大荒原,儼然已成為雙方眼中的戰略緩沖之地,作為荒原土著的野蠻人,常年被人家揍到家門口已經司空見慣了,可是這卻是第一次被人類打到距離大酋長部落這麼近的地方。

如果不是血蹄紮克帶著“灰燼”重創了人類的地行龍騎士,從而改變了整場戰爭的走勢。

同樣的,神聖教廷要不是害怕兩敗俱傷的情況下有可能損失了一頭地行龍,後果可想而知。

血蹄部落在血蹄紮克的帶領下,生生守住了蠻族的臉面。

此戰之後,血蹄部落被冠上“英雄部落”之稱。

不過因為部落族人的損失慘重,血蹄紮克記恨於大酋長沒有派遣任何增援,破罐子破摔下經常與大酋長發生爭執。

這也是為什麼小紮克執意要馴化一隻荒地暴熊的初衷,他希望可以透過自己的努力,重振父親與血蹄部落的榮光。

而此時望著不遠處的部落營地,小紮克內心緊張不安。

反觀艾倫,此時正失望的看著那一頂頂打滿補丁的帳篷,滿臉的失望。

他突然感覺自己可能拜錯碼頭了,跟著這麼窮的大哥,能出頭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