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昌人陳若愚是個秀才,他性格灑脫,喜歡讀聊齋,經常幻想能有個狐仙朋友。

多次燒香祈禱,又帶著酒到荒山野嶺獨酌,但是一無所見。陳若愚對人說:

“世間肯定沒有狐仙,不然,我這麼虔誠為什麼遇不到?”

有一天,他獨自在書房看書,一個遊學的書生前來拜訪,自稱姓幹名祿。幹祿談吐高雅,知識廣博,陳若愚很欽佩,置辦酒菜招待。

席間說起想找個狐友的夙願,幹祿問道:

“為什麼想和狐仙交朋友?”

陳若愚說:“我不是想趨利避害,發達富貴,只是想遨遊有伴,諮詢有人,月明之夜有朋友共同喝酒。”

幹祿說:“實不相瞞,我就是狐。”

陳若愚喜出望外,離座作揖,添酒加菜,一醉方休。臨別時,幹祿說道:

“以後想找我,就在紙上寫幹祿,然後在四周畫八個圈,下面再寫上陳若愚,燒掉後我就會來。”

說完不見了。

從此,陳若愚經常召喚狐友,二人飲酒聊天,非常投機。

有一天,幹祿說道:

“你家本來就不富裕,經常喝酒更是入不敷出。我有個辦法可以致富,只是怕你貪心不足。”

若愚問什麼方法,幹祿說:

“南山有窖銀幾萬兩,可以借來做本經營,之後完璧歸趙,不違背天理。”

陳若愚答應,於是銀子運來,五六年之間,陳若愚成了富翁。

某天他對幹祿說:“可以了,應該把銀子還回去。”

幹祿說:“我沒看錯人,你真是講信用。”

於是把本錢運走。

鄰村有個姜某,和陳若愚有矛盾,一直隱忍不發伺機陷害。

有一天,姜某親自送來請柬,邀請陳若愚第二天去喝酒。姜某走後,狐友說:“此人不懷好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