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狗屁不如(第1/2頁)
章節報錯
“學生這裡還有一些文章,也希望能得到老師的指點。”
方唐鏡終於是露出了狐狸尾巴,拿出厚厚一疊文章。
“這是你做的?”齊老夫子有些感慨,這疊紙張至少有十餘篇文章,說明方唐鏡的刻苦逾於常人啊。
“呃……這個,並非是學生所作。乃是本村附近幾所私塾的開蒙先生所作。”方唐鏡恭恭敬敬地將文章奉上。
“原來是這些老童生的文章,你隨便看看給他們一個點評也就罷了,何必要老夫親閱。”頓了一頓,老夫子又提醒道:
“你若是有心提攜一二,也務必不能耽擱了自身學業,科舉為重。”
齊老夫子話裡帶著不屑,江南文風鼎盛,他又是縣學教喻,哪有時間去理會那些屢試不第的老童生,在他看來,方唐鏡就有些不務正業了。
老夫子說的都是實情,那些淪落到做開蒙先生的多半就是屢試不第的老童生,江南讀書競爭之激烈難以想象,全力抓縣學生員還來不及,那些前途渺茫的,確是不值得多加投入。
“老師真知灼見,實是令學生佩服。不過老師學深似海,若是一身學問不能德被鄉梓,學生倒覺得是一件極遺憾之事,與立德立言立功失之交臂。”
“哦,你倒是說說看老夫當如何做?”
方唐鏡這話,恰恰就撓中了齊老夫子的痛處。
齊老夫子本身是舉人功業,進士不第乃是時也命也,年紀大了,早已沒了考功名的念頭。
但聖人教導讀書人三立,立功立德立言卻是時時不忘的。
所謂人生一世,草木一秋,總要給後人留點什麼才甘心。
這也是齊老夫子常常在想的問題。
因此聽到方唐鏡提到三立,頓時就來了興致。
方唐鏡當然是趁機丟擲了準備好的一套說辭:
“以學生的淺見,老師何不創立一個學社,專門為那些有志功名之士提供學習的機會。
當然,咱們也要有定位,不能從蒙童抓起,而是從童生抓起。
這些人有一定的學問功底,又經過數次府院試不第,最是懂得發奮,又懂得珍惜和感恩。
即便他們之中大多數還是屢試不第,但至少能提升他們的學問眼界。
教出來的開蒙學童素質也要比之以往更高,也更有向上的潛力。
而若是有人因此而受益,考中了秀才,舉人,乃至進士及第也是有可能的。
此正如學生之前在《君子疾沒世而名不稱焉》中所說的……
夫一時之名,不必有也,後世之名,不可無也。故君子不求名,而又不得不疾此乎!
此乃學生一愚之見,還請老師思之。”
不得不說,方唐鏡這話實是相當有道理,而且不同於開辦尋常學堂。
開辦學堂是從娃娃抓起,面對的是剛剛啟蒙的小屁孩。
得花多少心血才能培養出一個秀才舉人?
齊老夫子一把年紀,怕是等不到那一天就御極西天了,還談什麼名垂千秋。
方唐鏡這個提議卻又不同,專門從有學問根底的童生抓起。
江泉縣數百童生,總有那些落魄不甘的。
隨便培訓一些,也總會瞎貓撞到死耗子,如此一來,名聲豈不就很快傳揚開了?
當然,江南學風鼎盛,各類學社多不勝數,專門為了科考而成立的學社更如過江之鯽。
但方唐鏡卻是比那些人多出五百年的見識。
他當然知道,開一個考前培訓班實在不稀奇,但能精準定位的卻是少之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