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3章 香山文會(第1/2頁)
章節報錯
當下三人隨著禮賓上山,來到李東陽一群人附近。
李東陽泰然而坐,面前的酒桌已經清空整理乾淨,面前擺著一紙文章。
與會的諸位翰林和大家都在對著文章,說著些什麼。
來到近處,便聽到各位前輩都在討論著桌上那一紙文章,且諸人都是讚不絕口的居多。
但也有人言詞尖銳地批評寫這篇文章之人不識大體,敢做不敢當。
雙方一時爭執不下。
三人不由好奇且好勝心起,這是什麼文章,惹得諸位翰林前輩如此激烈爭吵?
要知道,三人也是帶有自己的得意之作而來,為的就是要力壓群芳,一枝獨秀,因而更是心癢難當。
三人上前與諸位前輩一一見禮,面對三位士林後起之秀,諸位前輩總算放下恩怨,迴歸儒雅君子的形象,謙謙有禮地與三人回禮,或勉勵或敘說淵源。
不過李東陽卻是隨手將桌上的《東廠十弊論》拿了起來,用筆塗掉署名處,對三人道:“這篇文章可是你三人的大作?”
三人看了看題目,《東廠十弊論》,心中也是一跳,這是誰寫的,僅題目就看著嚇人。
三人搖頭道:“小子們的文章向來走的是中庸之道,實無此文。”
在三人心裡,這怕是哪位舉子為博出位,故意用這譁眾取寵的名字嚇人的吧?
李東陽笑而不語,將文章遞給三人,呂思成接過看了起來。
方看了數行,呂思成臉上傲然之色倏然褪卻。
待呂思成看完,整個人便陷入了沉思之中。
冉中允接過道:
“呂兄定有所獲,吾亦當拜讀一二!”
冉中允作為解元,文章一道自然是有自己的一套,從不服人的,接過後細細看去。
他原是抱著挑刺的心思看文章的,哪知看了一遍,竟是意猶未盡,又看一遍,竟是又有新的感悟。
半響之後,冉中允將文章放下,嘆道:“此真傳誦百世之文章也!”
林端木見兩位同段位的學霸都如此推崇此文,不由有些皺眉道:“傳誦百世,會不會太過了?!”
冉中允與呂思成對視一眼,將這篇《東廠十弊論》遞了過去給林端木。
林端木接過,一邊看臉色一邊變幻,最後長長舒了一口氣,竟如打了一場大仗一般,汗出如漿。
林端木放下文章,嘆道:“以往針砭時事的文章不在少數,與此文相較,皆如米粒之光於皓月也。字字竟如投槍匕首,直刺心肝,事昭理明,氣銳斷邪,如干將莫邪之神兵矣!”
呂思成道:“我觀此文時,但覺胸臆難抑,幾欲提刀殺賊,於其文詞句式倒是不曾在意,此文擯棄辭藻,最了得的便是辭與意合,如人染朱,感染無窮。”
冉中允道:“此真知灼見也。”
三人問道:“先生可知此為何人所作?”
三人之前見李東陽塗掉作者姓名,因而才有此問。
李東陽挼須一笑道:“你三人交遊廣闊,且猜猜是何人所作。”
眾大家翰林先是一怔,然後都露出詭異笑容。
對啊,最熟悉舉子的莫過於舉子這個群體了,讓這三人猜總比自己這些脫離基層書生的人猜強上百倍。
三人一怔,開始思考是什麼人有能力做出如此雄文。
能做出此文的,必須具備如下條件:
悲天憫人,有強烈的家國情懷和正義感,非如此作不出如此舉動。
熟悉朝政,對國家大勢不說了如指掌起碼也耳目靈通,否則不能具體到東廠侵權與閣臣之爭。
瞭解宮內,沒有對太監這個生態圈的相當瞭解,文中寫不出如此翔實的資料。
膽魄過人,此文雖是匿名,但卻等於是以一人之力鬥惡龍,非有大魄力之人不敢為之,畢竟東廠盤踞朝堂,黨羽遍及天下,而京師尤甚,大臣們家宅裡的陰私都瞞不過東廠耳目,誰也不知道身邊的人會不會是東廠的暗子。
智計過人,這從匿名就可以看出,此文雖是匿名,卻並非是為了避禍,這篇文章簡直就是說到了每個人心裡,等同於為天下人發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