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了,我中了!”

方唐鏡快活得如同一隻剛從籠子裡掙脫出來的小鳥。

放飛自我,我心飛翔!

“我想要怒放的生命!

就像飛翔在遼闊天空,就像穿行在無邊的曠野……

就像矗立在彩虹之巔……我想要怒放的生命!”

語言已經蒼白無力,非狂吼一曲《怒放的生命》不足以釋放心中的喜悅。

這“雄奇豪邁”的歌聲,頓時引來無數注目。

他還是太年輕,不知道低調有多重要。

不知道“中了”這兩個字,對於他這樣的人來說,實在太危險了!

許多雙泛著綠光的眼睛盯上了這位年輕得出奇的新晉舉人老爺。

太年輕了!

太令人妒忌了!

太令人心動了!

這少年人看樣子不過十七八歲就已經中了舉,在本朝以來雖非空前,卻也罕有。

而且相貌這般周正……

實是宜家宜室,血統優良,絕版良種,啊,不,良配也。

“榜下捉婿”正是南京城的優良傳統,當年太祖爺也是喜聞樂見的!

十八歲,人生才剛剛開始,有足夠的時間去更進一步,有著無限的可能!

華夏文化中,就一直有神童崇拜現象,越年少越受熱捧。

否則也不會有甘羅十二歲拜相的典故廣為流傳了。

而在大明朝尤甚。

距離成化稍遠的有北京李東陽,天順八年時的十八歲進士,天下聞名。

本朝可就多了。

成化七年,四川鄉試有個十二歲少年楊廷和中舉。

同一年,湖廣鄉試,一個十四歲的少年楊一清中了舉。

這兩人又在第二年同時中進士,傳為天下美談。

上一科廣西鄉試,一個叫蔣冕的桂林少年十五歲中解元……

人們還不知道,歷史上李東陽,楊廷和,陳冕都是做到了首輔的。

寧笑白頭翁,莫負少年郎。

大家又不傻,都知道這些人前途錦繡的!

難怪眾人看到方唐鏡,眼睛都綠了。

在這布政使司對面的一條街上,幾乎所有的樓面都已經被人包下。

當然就是為了“榜下捉婿”大開方便之門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