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恩公公拾起奏摺便要退回司禮監。

很忙的,為了這封見鬼的奏摺,實是不值。

這時,一份折中折從裡面掉到了地上。

這就是那份被視為“祥瑞”策論了.

還糊著名,想必是從考場上直接弄出來的吧?

這就有點不對頭了。

懷恩公公心裡一沉。

這四人與這次南直隸的科舉都不沾邊,怎麼可能弄出一份考生的“墨卷”?

有蹊蹺!

這不止是一份“祥瑞”那麼簡單!

就算是這四人不靠譜,難道整個南京科舉官員都不靠譜麼?

要知道,正副主考是京城裡直調去的,同考官是皇上下旨簡拔的博碩鴻儒。

不可能所有人都辜負君恩的!

懷恩公公開啟文章,一手好字。

許是看慣了館閣體,這手字先就讓人有一種蛟龍出淵的感覺,矯捷的氣勢撲面而來。

定了定神,懷恩公公開始逐字逐句往下看。

這一看,整個人就驚住了。

文章並非華麗,相反,辭藻平平。

裡面全是用事實和數字說明問題,簡直如同戶部的格式文。

可越是如此,越是顯得其真實可信。

數字是不會騙人的。

看著看著,懷恩公公簡直要暴跳如雷……

什麼?倭國有銀山?而且是夠其國開採用度足夠五百年的銀山?

這簡直是開玩笑開到了大洋上,越洋玩笑。

若是如此,那些倭寇為何還要天天搶掠我沿海百姓,不就是為了貪圖財物麼?

倭寇都是豬腦子麼?

什麼?倭國內銀賤物貴,四兩銀子才能買到一石穀子,兩國相差竟如此之大?

胡說八道!

還好,聖上沒有看這篇“祥瑞”,否則,指不定會治四人一個欺君之罪。

懷恩公公都為這四人捏了一把冷汗。

可再往下看,懷恩公公又不淡定了。

這些問題統統是有原因的,文章裡說得很清楚。

禁海導致了兩國物資不通,未能互補,因而便有商人鋌而走險,牟取巨利。

那些國內吞併戰敗的武士則嘯聚沿海,與漢奸內外勾通,牟取暴利,此倭寇之源耳。

“資本逐利,有五成之利潤,便敢甘冒奇險;有百分之一百之利潤便敢不顧律法;有百分之三百之利潤便敢冒殺頭之風險……”

這句話,簡直是說透了資本之本質!

“堵不如疏,吾當以‘經濟戰’之法導之。”

“何謂‘經濟戰’?扶其弱小,使之聯合以抑其國之強主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