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3章 勇敢亮噴(第1/3頁)
章節報錯
兩位主考同時提到東方朔這個人。
實在是這篇文章的風格跟那首祝壽詩十分相近。
走的都是先抑後揚的路子。
只不過用典用語都有些嚇不死人不罷休的味道。
“是故聖人失道於東門,累累然如喪家之犬也。”
下面緊接著就是:
“世人所謂予知者,僅能見外表相也。
此犬實為何人哉?竟能集四聖大成?
聖人悅之以為神,吾試以此而述之。
民雖愚然心神實未昧也,亦知堯禹皋陶子產四聖。
此亦謂之予知也非教化之功,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是也。
頰似唐堯,項類皋陶,肩類子產,腰類大禹。
唐堯之愛民,皋陶之法度,子產之文制,大禹之體行。
是故聖人甘願俯首躬身愛民,如水之於低利萬民而不爭。
不改初心,幾於道矣……
薪火相傳者,豈無後人哉!”
朱錦繡握拳道:
“妙!此犬集四聖之成,這都能說得出來!難怪敢寫聖人累累然若喪家之犬。”
這小馬屁拍的,也沒誰了。
當孔子走失的時候,鄭國人很樸素地告訴來找人的子貢:
“有一人額頭象堯,脖子象皋陶,肩膀象子產,腰部以下就象大禹。好象一隻喪家犬。”
孔子知道後不怒反喜。
在方唐鏡文章的解釋裡:
額頭象堯,指唐堯之愛民如子;脖子象皋陶,指皋陶之創制法度;肩膀象子產,指子產最早頒行文制;腰部以下就象大禹,指大禹以身作則,身體力行……
這些都是孔聖吸取後建立禮法的基礎,是“仁”的具體體現。
融匯整合四聖的優點,正是孔聖所孜孜不倦追求的境界啊!
所以孔子謙虛地說:“我還有差距,不過很神似。”
最後,方唐鏡總結,聖人認為這是對自己的褒揚,如同流水一般,處於低處卻滋潤萬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