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7章 封鎖貢院(第1/2頁)
章節報錯
“子不語怪力亂神”!
四人面面相窺,無話可說。
這正是此輪首場的四書題中的一道,再對照士子們的舉報,果然鐵證如山。
“中丞老大人,您可要為我們作主啊!”七百考生烏壓壓跪倒一片。
深吸了一口氣,王恕繼續翻開第二頁,考題“故大德者必得其位,必得其俸,必得其名,必得其壽。”
乃是出自中庸第十七章的一道大題,中規中矩,沒有不妥之處。
但王恕不敢鬆懈,翻開第三頁,影入眼簾的是一篇策論,“論江南之紡織”。
嘶!四人齊齊倒吸了一口冷氣……
實錘了!
他嬢的,還真敢作死啊!
如果說剛才第一道題目或許有萬份之一可能是蒙的,巧合的,因為取題是從四書五經裡取的嘛,好死不死剛好就撞到一起了呢,這種可能雖低,卻也不能說是沒有了。
放在後世就如同買彩票,機率夠低了吧,還不是一樣有人中獎?
可這策論就純是考官的主觀題了,不可能再有巧合。
板上釘釘了!
想幫這些貨色找藉口都找不出啊!
“請大人主持公道啊……!”七百考生叩頭,泣血而訴,縱然是鐵石心腸之人亦為之動情。
“王大人,不能再等了,儘快行動吧,遲則生變啊!”鎮守太監黃華一臉正氣地催促道。
不是忽然之間一向名聲極差的黃公公突然良心發現,那玩意他早就割掉餵狗了,而是這七百學子看他的眼神十分不善。
黃公公可是十分有自知之明的,自己這些年做過多少傷天害理的事自己都記不過來了,誰知道下面跪著的這些人裡有沒有他的仇家?
萬一這些士子突然發起瘋來,保準第一個拿他出氣,還是儘快了結此事,自己好溜之大吉為妙。
“是啊是啊,兵貴神速,夜長夢多……”周尚書也跟著催促,他早已精力不濟,眼下昏昏欲睡,實在頂不住,儘快送走這幫瘟神才好。
“宗貫兄,當斷不斷,反受其亂,憑此證據,可以動手了!”王恕字宗貫,白都御史亦是催促,此事撞在自己手上,亦是一樁功勞,說不定辦得漂亮些,還有機會更進一步,調回北京城坐實這個右都御史呢!
王恕原本還想等餘下兩處查抄的人員回來將證據再夯實一些,可現在看看身邊的同僚,再看看跪在地上的數百士子,委實不能再等了。
“來人,打道貢院!”王恕終於還是下達了兵發貢院的命令。
當然,一路上王恕也在想著,方唐鏡他們這些二十多士子,到底能不能拯救出來,還有沒有通融的餘地?
很顯然,現在雖然眾口爍金千夫所指,似乎他們就是內外勾結的元兇,可實際上證據並不充分。
這些證據可以證明有人與考官內外勾結,但並不能證明是誰勾結,正常情況下當然可以一一甄別,可現在這非常時期,為了維護科舉權威,是絕對不可能等待他王恕審清案情之後再重開科考的。
也就是說,在案情未明的情況下,這二十七名士子必須在押候審,註定是與本次科舉無緣的了。
這還是輕的,若真有說不清的地方,就算並沒有參與案件,最少也是一個終身禁試流放三千里的下場,若真有牽連,人頭落地絕對是沒跑了。
王恕很敏銳地察覺到,這件事情背後有著濃濃的陰謀氣息,可就算有陰謀又如何,為了朝廷根基,即便明知有陰謀,就算明知冤枉了這二十七名士子,還不得不這樣做,最多事後慢慢還這些考生清白,但要想短時間裡破了這陰謀,顯然不可能。
距離貢院越近,王恕的心情就越發沉重。
“宗貫兄,依你而言,是那李士實還是於明學?”白都御史與王恕並韉而行,神情肅然。
另兩位當然是坐轎跟在後面,事情到了現在,四人已經是一根繩子上的螞蚱,誰也扔不掉這燙手的山芋,相反,若是辦得漂亮,說不定還會得到朝廷嘉獎。
“此事疑點甚多,目前難下斷言,只能憑證據說話了。不過,若從常理而推,正主考更有時間來籌劃此事。”王恕如實回答道。
按道理說,李士實作為此次鄉試主考,無論如何出了這樣的事情,他有沒有參與其中,都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且李士實是南直隸提學官,門生故吏眾多,請託的人也是眾多,是最大的嫌疑人,但李士實此人雖然素來以精明幹練著稱,可真有這麼大膽子麼?
他已經是四品清流官,這是一個很關鍵的呂階,再進一步就踏入了高層這個層次。
此次主持鄉試就已經狠狠撈了一筆政治資本,只要再平靜養望,調回京裡高就是指日可就的事情,又何必為了區區阿堵物行此險著。
但從這些題目是從書坊裡賣出這件事而論,如果不是身住當地的官員,很難操作得如此細緻,籌劃得如此滴水不漏,以至於他們到現在連一個人都沒抓到,這是身處京城的副主考很難做得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