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來混,遲早要還的!”

上一世的自己正在為這一世的自己還債。

沒辦法,研究明史,沒法不研究李賢此人。

此人歷經宣德,景泰,代宗,英宗,成化五朝四位皇帝。

之所以要研究他,主要是因為李賢后來做到了閣老首輔。

研究明史的,如果不研究內閣閣老,那就是笑話了。

李賢此人,在方唐鏡看來,屬於天生運氣好到爆棚的“天命之子”的時代主角一類人。

不信?諸位先看看這位名臣的生平履歷:

李賢進士及第之後,便開始一路走紅。

先是授吏部驗封主事,然後便開始任考功司主事,文選司郎中。

看看,都是些什麼官位?

品階雖不高,卻是令各路諸侯都要低頭討好的要職。

之後便是陪駕英宗北狩,那一次英宗在“土木堡”玩脫了,被也先生擒。

李賢在這種情況下,被亂軍裹挾,居然逃過人生最大的劫難,沒死!

要知道,當時隨駕的文官,死者三四成,被俘虜又佔了三四成,被亂軍所殺又佔了一二成,最後可謂十不存一。

李賢在這種情況下不死,真的只能歸結於上天垂憐,運氣爆棚了。

後來就開始了火箭上升模式。

兵部右侍郎,戶部左侍郎,吏部右侍郎,都是要職中的要職。

然後就是“奪門之變”,英宗復辟。

李賢在奪門之變中並沒有站隊,但由於他之前就是陪英宗在土木堡陷落的臣子,天然就屬於從龍之臣。

看看,是不是大難不死,連老天都要掉下餡餅獎勵!

然後英宗便將其遷翰林學士,再然後便火速提拔進了內閣。

這又屬於特例。

成祖之後,文官集團便形成一個不成文的慣例,閣臣必須從翰林出身的人裡選擇。

李賢本來沒有翰林資歷,英宗便將之硬塞進翰林院。

且還是翰林學士,為他入閣鋪平了道路。

這還不算,李賢入閣後,英宗還專門為他又開了一個特例:

閣臣兼任吏部尚書。

吏部尚書人稱天官,其重要性不必多說,乃是可以抗衡閣臣的要職。

可以這麼說吧,除了內閣首輔,次輔,其餘閣臣權勢都要遜吏部尚書一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