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因言獲罪(第1/3頁)
章節報錯
接下來的事情就順理成章了。
等這些人打到了尾聲,縣尊大老爺亮明身份,王捕頭不費吹灰之力便將一干人帶回縣衙。
劉書辦這邊,也不情不願的為方唐鏡和龐掌櫃做了保人,促成了這單利潤驚人的生意。
方唐鏡自然是要跟著一起去縣衙,主要還是要等著龐掌櫃交割銀子。
“恭喜方小哥,你現在可是咱們縣裡最年輕的有錢人了。今後吃香喝辣,左擁右抱,實在是人人羨煞的美事啊!”
劉書辦話裡衝出的酸味足以令醋罈爆裂,方唐鏡翻手之間就賺到了他一輩子都無法仰望的財物,實是走了狗屎運的典型,怎麼就這麼走運呢?
“得之我幸,失之我命,些許阿堵物,不過僥倖而已,不足掛齒。”
方唐鏡心裡狂喜,面上卻不但不喜,反帶出些許滄桑,縣尊當面,這個比格必須裝到滿分。
“得之我幸,失之我命”……此子,小小年紀竟有如此人生感悟,其中飽含了多少奮發,不屈,失意,抗爭,淡然等等複雜的情懷……絕不是大才兩個字能形容的啊!
象是被什麼擊中了心絃,這短短八個字深深震撼了周縣尊。
細細咀嚼其中意味,周縣尊竟有一種悟道似的感覺。
越是品味越是感覺到其中的意境深遠,所表達的豈止是區區幾個錢財得失,乃是士大夫對豁達高潔品行的嚮往,深得淡泊明志的三昧,真真深得我心啊!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欣賞一個人的優點,其實就是欣賞自己的優點,正所謂臭味相投,人總是有共鳴的嘛!
自古做官的,得志時銳意進取,失意時悠遊林泉,豈不正是淡泊明志?
方唐鏡敏銳的抓住了周縣尊這個不得志的老官僚此時心態,用的這句又是五百年後理想主義大才子徐志摩寫給文壇霸主級人物梁啟超的話,豈能不將之打動。
周縣尊又想,見微知著,不為財帛所動的人不少,但一個前一刻還一貧如洗,面臨破家滅門的窮書生,遽然天降橫財,還能淡然處之,不論他心裡是怎麼想的,起碼這份氣度就不是一般的讀書人能做得到。
“我去,讀書人就是能裝。”劉書辦如同吃了一隻蒼蠅。
觀察到縣尊的神情,劉書辦隱隱覺得自己針對方唐鏡的計劃怕是要橫生變數,絕不能讓這樣的事情發生。
“對了,方小哥現在有錢了,我若是你,就趁勢上門娶了張家之女,非但報了提親入贅之辱,還能坐擁一大筆嫁妝,人生快意恩仇,豈不又是一樁美事?”
周縣尊正進入開悟模式,生生被劉書辦打斷,心中厭惡,不過聽了劉書辦這話,倒也想看看方唐鏡是否言行如一。
張家是極欣賞方唐鏡的,劉書辦這主意也不是不可以。
但他話裡的意思簡直是要挑撥得兩家反目成仇,要知道,張家在方唐鏡最落魄的時候提親,再怎麼說也有一份香火情份,若方唐鏡真這麼做,那就是不知好歹,恩將仇報的小人了。
最惡毒的是,不管方唐鏡答不答應,只要略有意動,哪怕只是遲疑片刻,便證明了他心裡有鬼,絕不是什麼正人君子,之前的姿態都是在人前偽裝出來的。
“張翁也是一番好意,此等行徑,非君子所為,休要再言。”方唐鏡當然不會上這個當,並且說話也不客氣起來。
劉書辦別看在縣尊面前卑躬屈膝,但是他在外面也是人人奉承的一尊人物,被方唐鏡當面斥責,心裡微怒,這小子還挺能裝。
他之前可是見識過方唐鏡對龐掌櫃錙銖必較的嘴臉,明明就是一個貪財小人,嘴上還說得如此大義凜然,虛偽到了極點。
劉書辦以已度人,換了自己是絕不放過人財雙收的好事,道理很簡單,別看方唐鏡現在手握大把銀子,可真要和良田千畝,祖上數代官宦的張家相比,仍不過是九牛一毛。有誰會嫌自己手裡的銀子多呢?
劉書辦其實最忌憚的有兩點,一是縣尊對方唐鏡的態度越來越好;二是真的怕方唐鏡與張家結親,不管是娶妻還是入贅。
這兩點任何一個,一旦坐實,他的計劃和貴人交代下來的事情就難以落實了,所以他主動用很過份的語氣提起,就是要激得方唐鏡主動拒絕。
現在方唐鏡當著周縣尊的面拒絕,正合他意,本來事情到了此時已可以適可而止,怎奈劉書辦心裡不爽,還要再刺激一下方唐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