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至尊紈絝皇太女04(第2/5頁)
章節報錯
“你給我滾!滾!從今天起,我就當沒有你這個外甥!”
如果不是因為他姓常,常雪修都能當場下令處死他。但到底還有血緣關係在,又是這麼多年的感情了,常雪修還是沒能捨得下死手。
但他這樣的明言放棄對於常靈玉來說已經是比死還可怕了。
宋汀蘭要送他回孃家,常雪修現在也表明態度不給他撐腰了,那他還能怎麼反轉局面?他真的要被宋汀蘭休掉了嗎?
不!他不接受!
“舅舅,我知道錯了,你別這樣對我。你罵我啊?打我啊?怎麼懲罰我都行,就是不要讓我滾!”求完了常雪修他又去求宋汀蘭,“殿下,既然你已經查出了真相,那你就更應該知道一切真的只是意外。你都原諒柳一舟了,為什麼就不能原諒我?我是你從小最喜歡的小玉啊!”
惶恐至極的常靈玉哭得滿臉淚水,已經看不清眼前的人了。這回他是真害怕了,害怕自己的生活將從今天開始翻天覆地。但同時他對柳一舟的恨意也達到了頂峰。
都是柳一舟的錯!柳一舟的八字肯定跟他天生相剋!柳一舟,柳一舟!他當初為什麼沒有趁著柳一舟關在地牢的時候直接把人弄死!
常靈玉自以為自己的恨意掩藏得很好,卻不知早被宋汀蘭看在了眼裡。
當她查出原主捱了一刀的原因還包括常靈玉意外推了一把的時候,其實她並沒有怎麼生氣。以姬笑笑的三觀,原主的確渣,誰給她一刀都合情合理。
常靈玉畢竟已經被原主娶進門了,姬笑笑就想著,總要替原主照顧這個小爺們一生的。當然有個前提是,他足夠安分。
誰知這位小爺真真是個能攪和事的!
如果常靈玉今天乖乖認罰回常府去了,可能過一段時間姬笑笑的氣兒下去了,就會派人給接回來。她自始至終可沒說過要休了常靈玉。
但常靈玉後面的表現太讓她這容忍不了了。挑撥是非,煽動後君,死不悔改。這種人要是繼續留在她身邊,她絕對別想清靜的得了。
“來人,備筆墨!”她就要當場休了這位常側君!
--
宛城作為大夏國的都城,每天新鮮熱鬧的事情多了去了。但要說最近發生的熱鬧事,那麼肯定得首推太女府。
皇太女殿下死活不娶女皇和後君為她定下的常靈玉,人家自己求娶了一個草根屠夫;當全大夏國都在感嘆皇太女殿下的深情與專情時,一個月後人家還是納了側君,還一納就是三個。
納完側君後原來的屠夫正君就失寵了,這位柳正君也不是個省油的燈,竟是一菜刀砍向了太女殿下,差點把太女殿下砍死了。
太女殿下果然不愧是龍女,福氣天那麼大,人家沒死,又活過來了。活過來後呢,不僅沒有怪罪屠夫正君,反而還原諒了人家,還重新把人家寵在了手心。反倒是那個有後君和將軍府撐腰的常側君先被休了。
這一出接一出的,宛城的百姓們驚歎:都快演成摺子戲了!太刺激了!
大家說的最多的就是:看來太女殿下是真喜歡這個屠夫正君了!也不知道到底長成了什麼妖孽樣子,怎麼就把太女殿下勾成了那個樣子呢?果然啊,小爺們會什麼不重要,長得好才重要!
民間裡議論紛紛,頂多議論一下做爺們,你要是沒有長到柳一舟那種足以改變人生的地步,那你還是老老實實嫁人吧。不是所有人都是宋汀蘭的!
可當事情傳到朝堂裡,大臣們就想得比百姓們多多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宋汀蘭那是普通人嗎?那可是現在的皇太女殿下,未來的一國女皇!她怎麼能專寵一個人呢?往小了說,皇室的開枝散葉怎麼辦?往大了說,專寵一人那就是沉迷男色,人生墮落的開始!
多有意思,大家通常都認為愛一個人是沉迷美色,人生墮落的開始,反而不認為左擁右抱是沉迷美色,人生墮落的開始。
大臣們就舉諫上奏了,皇太女殿下這樣任性妄為是不對地!是對整個大夏國都不利的行為!懇請女皇陛下下旨收回太女殿下的休書,讓常側君迴歸太女府,讓柳正君面壁反省一整年!
如果宋汀蘭給這些大臣們留下的印象是任性紈絝的話,那麼柳一舟給他們留下的印象那就是妖人惑主。
從最初宋汀蘭在朝堂上公開請旨表示非柳一舟不娶的時候,他們就有意見了。奈何宋汀蘭以死相逼,他們實在阻止不了。
現在好了,看看自柳一舟進了太女府的門後發生的一連串事情吧。這是個好正君的料子嗎?非但沒有把太女府的後院管理的井井有條,反而還把太女府的後院給攪和得烏煙瘴氣。若是以後太女殿下繼任上位了,這位變成了一國後君,呵呵,那皇宮後院不得人仰馬翻?
你一個小爺們,不賢良淑德也就算了,你還額外的攪事精,那可是一家大忌,一國大忌啊!
眾大臣們紛紛寫本上奏,在他們的筆下,柳一舟活活化身成了蠱惑宋汀蘭心志,讓其淪為了他一人褲下的昏庸太女。女皇如果再不出面作主,這太女殿下可就毀了啊!
女皇宋博雅不知道這些事情嗎?不生氣宋汀蘭的所作所為嗎?她要是心眼兒再小點,都快被宋汀蘭氣死了。
宋博雅從來就不喜歡宋汀蘭,因為她從來就沒有喜歡過常雪修。當初她是皇太女的時候,她喜歡的是另一個人,自己的奶孃之女,現在的白笑函白貴君。
但誰讓常家的家世在那兒擺著呢!她當時並沒有宋汀蘭現在堅持娶柳一舟為正君的勇氣,她只得依照父母的安排把常雪修娶進了門做正君。
後來她先後生下了常雪修的女兒宋汀蘭,以及白笑函的女兒宋汀玉。宋汀蘭雖比宋汀玉大那麼一歲多,可是腦子卻是完全比不上。宋汀玉三歲就能熟背詩篇的時候,宋汀蘭放火燒著了御花園;宋汀玉七歲做詩,其展露出來的才華震驚翰林院,同時宋汀蘭縱馬宛城熱鬧街市,撞死了三個百姓。
一樁樁一件件,宋汀蘭不學無術,紈絝敗家的形象已經牢牢定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