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二章 首單兩個億(第1/2頁)
章節報錯
提起國內最大的鐵礦,很多人想道的不是旭東礦業集團的鬥笠山礦區,黃塘或雙龍礦區,而是東門嶺大鐵礦。
它現已查明儲量超過30億噸,成為目前亞洲發現的最大鐵礦。按理論估算,儲量還有可能翻番,還正在進一步的繼續勘探中。
不過,它不像旭東礦業集團國內的那三座大鐵礦一樣全是品位高得驚人的富礦,而是富礦儲量不多,一般品位鐵礦石的儲量大的驚人。
所以說,如果單論名氣,東門嶺大鐵礦可能比不上鬥笠山礦區,黃塘或雙龍礦區,但要單論鐵礦石的總體儲量,它是目前國內最大的。
為了探明這個鐵礦,勘探隊伍共打下17個勘探孔,其中有12個勘探孔勘探到鐵礦,面積覆蓋了長4公裡、寬3公裡的區域。而且這些探孔從地下1200米左右開始見礦後,一直到地下1860米都開採出了完整的鐵礦岩心,最深的在地下2015米仍然可看到品位較高的鐵礦。
從十幾個勘探孔查明瞭鐵礦石品位在2562之間,該礦床工業型別屬磁鐵礦和赤鐵礦混合型,為特大型鐵礦床。
這座鐵礦早在幾年之前開始進行鐵礦石的開採,但大部分鐵礦石品位不高,8、9成都是品位一般的鐵礦石,開採出來之後,需要進行一系列的加工,去除雜質,提高品位之後,才能算是成品礦。
大鐵礦前。
這座鐵礦的董事長兼總經理謝玉書眉頭微微的皺起來,在他的身後,是一座大型的鐵礦石加工廠,規模很大。
可惜,空有寶山,而無法採得寶藏!
謝玉書知道,旭東礦業集團的鬥笠上礦區日産成品鐵礦石聽說已經接近30萬噸,這是一個多麼驚人的數字啊!
自己的鐵礦也同樣儲量驚人,但說起成品鐵礦石的産量,那就有一點汗顏了,去年一年下來,才區區一千萬噸左右,基本上相當於目前鬥笠山礦區一個月的産量。
産量上不來,主要原因就是鐵礦石品位不高,需要耗時費力,對開採出來的鐵礦石原礦進行一系列的加工。
前兩年,謝玉書經過慎重考慮,投入了數億元,建成了身後這座球團礦加工廠,再加上原先本來就有的鐵礦石加工工廠,他認為,今年的成品鐵礦石産量突破兩千萬噸,應該是沒有問題的吧。
可惜,事與願違!
球團礦場建設之初,引進的是世界礦業巨頭之一,立託礦業集團的球團礦生産技術,錢也付清了,對方技術資料也給了,當初還派了幾個洋專家過來,裝模作樣的指導一番,後面,洋專家就不過來了。
沒有了洋專家,東門嶺鐵礦的工程技術人員差一點抓瞎,尤其是按照買回來的那球團礦生産技術,根本就生産不出能滿足要求的球團。
無數次的失敗之後,終於明白了,立託礦業集團對那份技術資料做了手腳,很多關鍵技術引數都是不正確的。
太可惡了!
謝玉書氣得要死,無奈,只能花費大量的科研資金,進行自力更生,組織自己的工程技術人員進行攻關。
目前來說,整個華夏都沒有哪一家礦業公司掌握有比較先進的球團生産技術,想要自己攻關,談何容易,錢和時間都花費了不少,效果甚微。
輕輕的嘆了一口氣,謝玉書轉身,緩緩的朝那座大球團礦廠走去,又一次技術攻關要有結果了,想去看一看,情況怎麼樣。
謝玉書推門走進了總工程師唐衛鵬的辦公室,一進來,明顯就感到氣氛有一點不對。
辦公室之中,除了唐衛鵬之外,還有好幾名技術骨幹,但大家不是唉聲嘆氣,就是愁眉苦臉,整個辦公室的氣氛也非常的壓抑。
謝玉書即使已經預感到了結果,還是迫不及待的問道:“情況怎麼樣?”
唐衛鵬洩氣的道:“董事長,我…我們又失敗了,我……”
又失敗了!
謝玉書的本來微皺的眉頭皺得更深了,想了想之後,還是鼓勵道“失敗是成功之母,這樣吧,我再給你們一千萬的科研資金,大家再試一試。”
唐衛鵬點頭道:“只能這樣了,我們再試一試。”
接著,謝玉書詢問了最近這次技術攻關的情況,唐衛鵬也詳細的做了彙報,總體來說,主要有以下好幾個關鍵技術問題沒有解決。
這次生産出來的球團比進口的品位低~4;受鐵精粉粒度的影響,造球困難,靠多加膨潤土來彌補,新增量需要在5以上,而每多配加1膨潤土,就使球團礦的品位降低0.6。
此外還有和其他國內礦業公司生産的球團一樣的問題,那就是球團礦焙燒不均勻,球團礦的強度差,feo含量高,冶金效能差。
問題還不是一般的多。
聽完彙報之後,謝玉書第一次動搖起來,自己即使投入再多的資金,估計難以攻克這一系列的技術難題。
哎……
謝玉書輕輕的嘆了一口氣,心中充滿了強烈的不甘,花費了這麼多資金,這麼多的人力物力,結果呢,居然會是這樣。
似乎感受道了謝玉書的心情,唐衛鵬道:“董事長,我們再試一試,說不定有重大突破呢。”
誰都知道,這談何容易,謝玉書也不看好,其中需要攻克的技術難題太多了,但就這樣放棄,想到此前付出這麼多,心中有強烈的不甘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