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御書房的書案旁,搖曳的燈火下,李戰天的臉色陰晴不定。

這一刻,他想起了一個人,明太祖,朱元璋。

朱元璋出身貧寒之家,後因災變曾一度剃髮為僧。

公元1352年時,時年二十五歲的他參加了紅巾軍,反抗蒙元政權。

朱元璋先後擊敗了眾多諸侯軍閥,統一南方,後北伐滅元,建立了明朝,年號洪武。

朱元璋在位期間,社會生產逐漸恢復和發展,史稱“洪武之治”。

不過,就是這麼一個人,為了給皇太孫朱允炆留下一個安定的大明朝,晚年不惜屢次發動大獄,誅殺功臣宿將。

建立明朝之初,為了使公侯將相盡忠於朱明王朝,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朱元璋作了申誡公侯的《鐵榜文》。

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又編了《資治通訓》,反覆強調要他的臣僚對他效忠,勿欺、勿蔽。

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又編了《臣戒錄》,“纂錄歷代諸侯王宗戚宦臣之屬,悖逆不道者凡二百十二人”的行事,來教育他的臣僚。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也是在這一年,朱元璋以圖謀不軌之罪誅殺丞相胡惟庸,屠滅三族,連坐其黨羽,一共誅戮了一萬五千多人。

隨後,他又幾度興大獄,使“胡惟庸獄”不斷牽連擴大。

到洪武二十三年公元1390年),功臣太師李善長等人也以與胡惟庸“交通謀反”被賜死,家屬七十餘人全部被殺。

著名儒臣宋濂只因受孫子連累,全家被貶到四川,他本人也病死於途中。

此案延續了十年之久,前後被殺的王公貴族達幾十家,共三萬多人。

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錦衣衛指揮使參奏藍玉謀反,朱元璋隨即令人將其拿下,並由吏部審訊。

僅僅過了三天後,朱元璋將藍玉處死,隨後是大規模的清洗和株連,受此案株連被殺的高官,僅列入《逆臣錄》的就有兩萬五千人。

“胡藍之獄”後,明太祖意尚未足,過了年餘,潁國公傅友德,奏請給懷遠田千畝,非但不準,反將他賜死。

經過幾次黨獄,明初的功臣被屠戮殆盡,間接導致了明太祖死後靖難之役中朝廷無可派之將。

除了這些之外,朱元璋對貪汙腐敗的臣子幾乎都是零容忍的態度,因此獲罪死在這上面的貪官不計其數。

到後來,不少人甚至對入朝為官產生了恐懼。

更有甚者,官員在上朝之前都要跟親人痛哭告別,然後才進宮上早朝。

而每次上完朝安然無恙地回來後,都慶幸不已。

李戰天想著這些,心中不禁生出了一個想法。

自己,會不會也像朱元璋那樣,因為對貪腐零容忍,而導致手下無人可用?

對這些明顯罪大惡極之人,剛剛登基稱帝的自己,要不要給他們一個改過自新的機會?

這個問題,他獨自一人在跳躍的燈火下想了很久。

最終,他也沒能給自己一個明確的答案。

畢竟,有些事,只有真正碰到了,才會做出最後的抉擇。

所以,他在等,等李由將那個名冊交給自己,然後,再做定奪。

正當此時,李戰天忽然感覺有人走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