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劉邦遞降表(第2/2頁)
章節報錯
不得不說,他的這一動作,對其他反王起到了帶動作用。
沒過多久,一些勢單力薄,人數較少的勢力便陸續給李戰天上了降表。
當然,李戰天也沒有因為他們兵馬少,就虧待他們。
相反,為了褒獎他們為大秦所做的貢獻,李戰天通通一視同仁,給了他們相應的封地。
不過,這些封地,不可能像劉邦那樣,有足足一郡之大。
更多的情況是,兩路人馬的統帥共享一地。
之所以這麼做,其實,李戰天也有私心在裡面。
畢竟,一山不容二虎的道理,但凡是個正常的人都懂得。
只不過,現在的這些反王,或被這封王之事暫時矇蔽,或者心裡已經有了應付對手的把握。
因此,當他們聽聞自己被封了王之後,一個個都屁顛屁顛地領兵回撤。
到後來,即便原本有些猶豫的勢力,也按照這一規則辦了。
畢竟,從眾的心理是大多數人都有的。
就這樣,李戰天在接受了這些人馬的降表之後,一口氣封了十三路藩王。
不過,這些封地,除了劉邦的碭山郡之外,基本上都集中在了內史郡附近。
畢竟,如今自己雖然進入了咸陽城,但是,周邊並不穩定。
這些勢力萬人左右的兵馬正好是自己慢慢懷柔的物件。
一旦日後再有戰事,這些人馬將會成為自己抵禦外敵的不小助力。
到第二日正午的時候,整個咸陽城下,只剩下了五路人馬。
這些人馬,分屬西楚霸王項羽,魏王魏豹,趙王趙歇,燕王韓廣,以及一路人數在一萬人上下的勢力。
對於這路萬人上下的人馬,李戰天也大致作了瞭解。
原來,他是曾經被打得毫無還手之力,後來被自己趁著夜色梟首的吳芮的後人。
對於他們來說,自己就是他們的死敵。
所以,縱然其他兵馬都撤了,這一路人馬也斷然不會後撤。
至於其他幾路人馬不撤的原因,李戰天也做了些瞭解。
項羽,是其中最堅決的一部,李戰天自問對付他,眼下還沒有很好的辦法。
而魏王魏豹和趙王趙歇,這兩支兵馬,他們自己都知道無法成為這萬里江山最後的逐鹿者。
只不過,如今有項羽率部在前面扛著,他們縱然內心有想撤的意思,也肯定要多從自己這裡多爭取些利益。
所以,只要自己給出足夠的籌碼,相信對方也不會太過堅持。
至於最後一路燕王韓廣的兵馬,跟其餘幾路又不太一樣。
韓廣雖然名義上是燕王,不過,從響應陳勝、吳廣起義,在燕地起兵伊始,真正帶兵打仗,為燕國立下了赫赫戰功的,卻不是他,而是其麾下的大將臧荼。
歷史上,燕王韓廣也正是死在了臧荼的手裡。
因此,面對這動機各不相同的幾路兵馬,李戰天的心裡,已經有了一個大致的應對之策。
只不過,現在他還想再等等,磨磨他們的性子。
畢竟,只有在等對手接近崩潰邊緣的時候再開條件是最好的,那個時候,才是談判的最佳時機。
喜歡大秦之開局搶了嬴陰嫚請大家收藏:()大秦之開局搶了嬴陰嫚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