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相關 (5)(第2/13頁)
章節報錯
“不必。”燕昭說道。就在剛才,任務指路又出現了,她瞄了一眼方向,確實是西方之後,才放下心來,瞅準了一個巡邏放鬆的空隙,竄出房屋。
這樣的工作對原主來說並不是什麼稀奇事,蒼雲的裝備雖然是看上去厚重不已的盔甲,然而做的事卻遠遠不止守衛邊疆,像刺殺和查探情報這等隱秘行動做的也不少,火把的照亮範圍有限,燕昭小心翼翼的躲著巡邏崗哨的視線,有驚無險的來到了城西。
這裡果然是儲存著黃巾軍糧草的地方,燕昭左右看了看,在隱秘的角落裡發現了好幾小桶的火油,與其說是本來就放在一起的,不如說倒像是有人刻意安排,專門放置在這裡的。
靠!燕昭這才反應過來那人所說的‘目的相同’是個什麼意思。
感情他本來就想去放火嗎?結果搞得像自己欠了他人情似的!燕昭明白過來之後,十分的憋屈。然而即使如此,她也只能繼續執行放火這個計劃。
熟練的在糧草上澆上火油,燕昭留了半桶,避過主幹道,專挑曲折複雜的小路,將火油一路滴過去,在半桶火油倒完之後,東邊的糧倉近在眼前。
哈。燕昭在心裡大笑一聲,原主對這類事情直覺實在好用,她到處翻找了一下,果不其然又發現了幾小桶火油。重複了一次之前的過程,估算了一下風勢。正缺火種的時候,有腳步聲傳來,巡邏的崗哨終於巡邏到這裡來了。
“你有沒有聞到什麼味?”其中一個對另一個說道。
“有嗎?我最近有點風寒,在茅房都聞不出什麼味道。”
噗。燕昭忍笑,瞅準時機,打出一顆小石子,正好命中其中一人的小腿。
“哎喲!”拿著火把的巡邏崗哨只覺小腿一痛,整個人就倒在了草堆上,剛剛聞到一股刺鼻的火油味,還沒來得及喊出‘要著火啦!’,火勢就已經蔓延到他身上。
火借風勢瘋狂的燒了起來,沿著燕昭之前鋪好的火油席捲了半個東平城。燕昭沒有觀賞火勢的閑暇,而是踩著屋脊,如一抹暗影般飛快朝主幹道上移動。
本來有條不紊地準備從東平上船偷渡到東郡的隊伍因為火光開始慌亂起來,燕昭趁亂打倒了其中一個,將他身上的罩袍和額上的黃巾都扒了下來,脫掉面具,戴上黃巾,裝成黃巾軍的模樣與他們一同上了船。
其實燕昭放火花費的時間比想象中長了不少。
“軍師,我們是不是被騙了?”等待許久,也不見有火光亮起,曹營的兵士不由得急切地說道。
“不慌。”日後的程昱,此時的程立說道,“如果她是黃巾的人,我們這會早就已經死了,這麼久都沒動靜……呵呵,或許老夫撿到寶了也說不定。”
“軍師的意思是?”兵士問道。
“雖然未曾對她提起,”程立說道,“不過她應該發現了另一處糧倉,如果想要兩個一起點燃的話,這點時間還是需要的,在那之前,先靜觀其變吧。”
事實證明燕昭不僅做到了,而且做得遠比他想象的更好。
看著幾乎席捲了半個東平城的火焰,程立難以掩飾自己的激動之情,他意識到了這是一個立功的好機會,如果能在此時趁亂引來援軍,一舉拿下東平,作為自己的第一份功績,顯然再好不過!
他冷靜下來,在進城之前,他便已經安排好在外接應的人,此刻看到火焰,應該已經有人回去送信,那麼自己只要在援軍到來之前讓東平城亂上加亂就行了。
時間已經臨近子時,正是黑暗最為濃重的時候,然而東平城的火光卻映的周圍一切猶如白晝,火焰無情的吞噬著慌亂的黃巾軍,不知為何,他們數量不少,卻彷彿缺少主心骨一般到處亂竄。
這不對,怎麼來說都應該有人指揮才是。程立心頭忽然浮上一絲不祥的預感。
難道說,黃巾的主帥已經去往東郡了嗎?
這下可不妙了。
曹操此刻主力駐紮在陽谷,離東平近而東郡遠,鞭長莫及,城中只剩下百餘守城軍和大公子昂,然而他們要面對的是有黃巾主帥率領的精兵。縱然曹操的主力識破了空城計,殲滅了東平,東郡也遲早淪為黃巾之手,若黃巾殘部與黑山軍達成同盟……便又能有與曹操一戰之力,如此看來,之前的空城皆是障眼法,這才是對方的真正目的。
真是好一個聲東擊西,一箭雙雕!作者有話要說: 這只是第一步。新軍師是我原創的……想不到還有哪個謀士願意落草為寇了。_(:3」∠)_嘛,所以這一仗會比較驚險,畢竟是我根據資料想了好幾天才想出來的。不過!有時候!我的腦子會抽風,可能會出現措辭不當的問題_(:3」∠)_,歡迎小天使心平氣和的提出問題orz,如果意見合理以及確實有問題我會改的,比心。燕昭搭上了前往東郡的末班車,回去救郭嘉啦。那個直覺問題,可以理解為就好像你彈了一輩子的鋼琴,就算失憶了,但是看到鋼琴還是知道怎麼彈一樣,燕昭沒有原主的記憶,不過在看到的時候還是能直覺的想到辦法←這樣子。以及雲哥要上線了!
二十七
當程立的報告從東平傳到陽谷之後, 燕昭仍然沒有回來。
那東平城遠比他們想的要好攻克,曹操只是派出了一支百人的隊伍,便將東平接管。
一切正如戲志才所言。
同樣一個局, 在剛剛開始的時候, 燕昭看出了圍魏救趙, 在火燒東平的時候,程立看出了聲東擊西, 而戲志才早在一切還未發生之時,便已經看到了這場局最終的目的地。
東郡。
若能與東郡後方的黑山軍達成同盟,青州黃巾才能起死回生。反之,如果不行,那麼青州黃巾必滅無疑。
即使是精銳, 然而青州黃巾所餘不過百人,對上東郡守城兵力更是沒有勝算, 唯一的顧慮便是與黑山軍是否結盟, 這黑山軍本是張牛角趁黃巾起義之機聚眾起義, 與褚飛燕合兵一處所形成的一支軍隊。
後來褚燕推舉張牛角為首領, 然而在進兵攻打癭陶時,張牛角中射身亡, 臨死前命部下推舉褚燕為首領。當時最後的黃巾軍大規模的只有三部:青徐部, 褚燕部,張牛角部,這褚燕看黃巾軍未來不理想,便脫離了黃巾的隊伍, 並把名號從黃巾改成了黑山,自己也改名叫了張燕。
由此可以看出,張燕此人狡猾機警,彪悍迅捷,驍勇善戰,在軍中更是有‘飛燕’的外號。之前他令部下杜長等人帶兵幫助公孫瓚,最終被袁紹擊敗,軍勢稍有減弱。正是休養生息之時,然而——
戲志才眉頭一挑,袁術與袁紹開戰,袁術選擇向公孫瓚求援,公孫瓚令劉備屯高唐,單經屯平原,同時聯合陶謙,那麼主公的立場可想而知,黑山跟袁紹之間的過節絕不算少,再者,一旦解決公孫瓚,黑山軍便是袁紹下一個目標,若有人對張燕點明此事,並且加以誘導。
這聯盟怕是必成無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