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袁朗三人的請求,黃掣同意了。

從暗網巨魔士之中獲得的資料,袁朗三人雖然身份是賊寇,但並沒有做過什麼太大的傷天害理之事。

即便是劫財殺人,也都儘量放走一些老弱幼兒,對於這種仁義,土匪很不屑,礙於幾人的實力,沒有人幹說什麼。

即便是大頭領王慶,知道這些事,但並未對幾人做出懲罰或者訓話。

正是這種底線,黃掣選擇手下三人。

至於殺人?身為土匪要是不殺人,黃掣也會看不起他們。

帶著一千來人,袁朗三人把死去的萬名匪徒妥善安葬。

對於救出來的婦女、奴隸,暫時都被黃掣扣押,五千大軍不算小書,也不能什麼事情都讓他們親力親為。

畢竟他們還有任務再身。

待遇好了很對,雖然還在限制自由,但那些婦女奴隸安穩了不少。

隨著黃掣再幹出幾件大事,新崀山賊寇之名便傳了出去。

沒有人懷疑他們的身份,崀山賊寇本有就萬人左右,抽掉出五千馬匪也不是沒有可能。

在搶劫商隊之時,黃掣故意讓袁朗三人露臉搶劫,留下幾個活口。

這下子更坐實崀山賊寇的名頭,甚至有人為這賊寇的大規模動作找準理由。

郡縣惶恐、刺史震怒,皇帝不管。

無奈之下,現任涼州刺史只能親自帶兵圍剿這崀山賊寇。

不過現在的涼州畢竟是董卓與羌族的天下,代表皇權的刺史,沒有多少兵力、也沒有多少實力。

三千人馬很快就被打得稀碎。

沒有人馬,對於這種事情,現任刺史也就放任不管,他幾封奏摺都寫給了皇帝,皇帝沒有反應,自己已經盡力,接下來就只能聽天由命。

百姓對於這種事情是害怕加興奮,甚至有人已經見怪不怪,大聲歡呼。

黃掣不是劊子手,他殺的家族都是那些橫行鄉里之人,他們的發家都是在鮮血與屍骨上建築的。

殺他們,沒有負擔,只是可惜了一些小小的幼童和一些被搶奪做妻妾的婦女。

為了不暴露身份,他們都沒有活下來。這些人,沒錯,錯的只是他們的身份。

黃掣沒有自責,他也不怕所謂報應。忠君之事就要完成,他是董卓麾下的將領,就要為董卓盡忠。

除了這些大族,一些頗具正義感的郡兵、縣兵,還有一些好奇心太重的百姓都消失了。

他們錯的太重,人,活一輩子,活著最重要。

一起案子讓刺史震怒,四五六七起,他就不在意了。

但那些同樣雙手沾染鮮血的大家族可就害怕了,不得已,他們聯名向郡守府施壓,並且派人上訴朝廷。

順帶著激起一些根本不知道事情原委的非涼州百姓抗憤。

對於這種事情,聰明人也猜到個七七八八,可他們不說,這種事情自己看個樂喝。

百家之人不在意,他們自然明白這群所謂的鄉紳氏族是個什麼貨色,又怎麼會為出頭。

所以詭異的一幕出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