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一章 王兆文的想法(第1/2頁)
章節報錯
其他人聽王兆文都這樣說了,也沒有什麼更好的辦法了。
這個老闆剛接手農場,時間還不長,所以他們並不是很瞭解這個老闆的性格和人品,而所謂新官上任三把火。
他這個老闆這個時候剛剛上任,正是要樹立自己權威的時候,這個時候沒事找事的去挑戰他的權威,那完全是自討沒趣的做法,遇到一些心胸比較狹隘的人,說不定還會比較記仇,那樣的話就虧大了。
畢竟這年頭找到一份工作可不容易,而且烏海農場的工資開的可不低。
林全對於員工的工資待遇方面給的很高,以前在非洲的時候那邊沒有很完善的職工福利體系,所以他只是提高了獎金而已。
但是在國內的話,那就完全沒問題了。
國內的職工福利體系其實已經逐漸的健全起來了。
不過擁有完善的福利體系的公司基本上都是大型公司,或者是像國有企業這樣的單位。
尋常的私營公司處於減少成本的原因,是很少搞什麼五險一金的,這些東西他們要補助一半,等於是增加了很大的開支,資本都是逐利的,資本家都是貪婪的,誰也不想自己已經賺到手的錢再被撈回去一些,所以即便是幾年之後,他們都不一定會給員工們建立健全五險一金的制度。
幾年之後國家開始強制推行這種政策,然而效果依舊不大,只有一些實在是地不過去,規模也稍稍有點大的私營企業才會給員工買,買的時候還要打個折扣,五險一金裡面的公積金給扣掉了……
而在2013年,這樣的事情都不用想,別說是五險一金,五險都不一定給你。
不過林全卻很大方,他給職工們開的工資要比其他的農場高了15,本來他打算直接開出高50的工資的,因為這些員工的工資待遇其實並不高,一個有五年工作經驗的沙民,每個月的工資不過才4500塊錢左右,這筆工資比不上城市裡面的建築工,那些工人按天計價,一天的工資在200左右,月收入大概在5500左右。
不過,建築工的工作強度可能更大一些,而且要更加的危險一些。
林全一開始來到這裡的時候,比較了一下這邊的工資跟尼日那邊的工資。
兩邊的工資水平當然是相差很大了,尼日是世界上最不發的國家,人均gdp才幾百美元現在發現了大油田,一下子翻身農奴把歌唱了),而國內的gdp雖然還夠不上中等收入國家水平,但是也已經接近7000美元了。
所以兩邊的工資差距肯定是有的。
一開始的時候,林全記得在坦尚尼亞的時候,那個時候招募的工人給600塊錢都有人願意幹,而到了尼日之後,他自己的心裡過意不去,然後把這個標準提升到了1200塊錢。
這個工資待遇也不高,加上農場的福利、獎金和補貼,一個熟練的老工人,一個月的收入大概是有2200塊左右。
這在當地一件算是很大的一筆錢了,屬於高收入人群了。
因此當初阿紮克這個家夥才會在發了錢之後到處跑去鬼混。
而國內的人均收入水平比尼日高好幾倍,按照這個倍數來提升工資的話多少有點不靠譜,那樣的話林全有點支撐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