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旗鼓相當(第1/2頁)
章節報錯
錢仲武在1987年上半年的專輯,由於諸多原因,最終選擇了新歌加精選的取巧方式來發行。
下半年的粵語專輯,就不能再這樣應付了。
怎麼也要對得起歌迷的支援,滿足他們的期待。
雖然已經在頒獎季,取得了榮譽的大滿貫,已經處在無慾無求的階段,不過,在與譚詠霖、陳柏強、張國嶸的競爭中,也不能率先掉隊。
所以,在結束《胭脂扣》的拍攝工作之後,錢仲武就把主要精力,放在了自己下半年的粵語專輯製作上。
陳柏強和張國嶸,今年發行的第一張專輯,都是粵語專輯。
在透過錢仲武,瞭解到國語歌曲在內地的龐大市場之後,今年的第二張專輯,都選擇了國語專輯。
這樣就和錢仲武,在競爭上形成了差異化。
不過他們兩個之間,又要短兵相接了。
譚詠霖和錢仲武,在“十大勁歌金曲頒獎典禮”上,都已經實現了“金曲金獎”和“最受歡迎男歌星”的滿貫,在四人的競爭中,稍稍領先半步。
在後面的競爭中,可以稍顯從容。
只需要保住眼下的聲勢與地位,儘可以笑看追趕者,拼得刺刀見紅。
陳柏強只獲得過一次“最受歡迎男歌星”,張國嶸則剛在去年,拿到過一次“金曲金獎”,仍要竭力爭取獎項滿貫,實現榮譽圓滿。
這也是他們二人,在1987年的競爭,如此激烈的根本原因。
已經在四人的競爭中落後了半步,自然要儘可能快地趕上,不能被越撇越遠。
陳柏強和張國嶸,雖然都自建了個人音樂工作室,把專輯的製作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裡,只把發行權交給傳奇唱片。
但是由於二人性格上的不同,在具體的行事方面,差別還是很大的。
陳柏強性格溫和謙遜,雖然在音樂上有自己的追求,但還是很能聽進去別人的意見。
前面的粵語專輯,主打歌一直不能令他自己滿意,在從錢仲武那裡得到《一生何求》之後,可以毫無心裡障礙地使用。
張國嶸在自主權方面,要顯得更加自我一些,可能也是受到經紀人陳舒芬的影響更大,更願意相信“外來的和尚更會念經”,把專輯的製作地,放在了音樂產業更加先進發達的倭國。
兩個人不同的選擇,沒有什麼優劣之分,效果都非常好。
接下來的國語專輯,二人依然延續了之前的策略,一個把專輯製作地放在港島,更注重音樂的原創性;一個仍然把專輯的製作,放在了倭國,不惜重金聘請倭國,乃至歐美的頂級音樂人,為製作保駕護航。
二人的音樂風格,在這兩張國語專輯中,也呈現出了差異化。
陳柏強吸取了之前轉型失敗,以至於在港島歌壇的競爭中,開局大好情況下,被譚詠霖、錢仲武、張國嶸三人趕超的教訓。
在這張國語專輯中,一如既往地選擇了自己最擅長的傷感情歌的路線,繼續加強自己“情歌王子”的形象設定。
不過,在歌曲選擇上,他遇到了和前面那張粵語專輯同樣的狀況,這次不再自己鑽牛角尖,立即向錢仲武提請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