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自知之明(第1/2頁)
章節報錯
同樣是公司創始元老的楚永寬,在這次公司架構重組當中,被摒除在“傳奇娛樂”之外。
而是擔任由兩家唱片工廠,一家錄影帶工廠,一家錄音機工廠聯合體的總經理,由唱片業,正式轉型走上實業領域。
這是楚永寬自己的選擇。
錢仲武對他的這個選擇,表示欽佩。
現在看來,當然是整合了幾家唱片公司組建的“傳奇娛樂”,盈利率更高,股權價值也更高。
錢仲武聘請的專業會計機構,對新組建的“傳奇娛樂”的總市值評估,為1億港幣,1的股權,就是100萬港幣。
這樣的估值,在錢仲武看來,是偏保守的。
單是在1985年度,“傳奇娛樂”旗下的傳奇唱片、鳳凰唱片、巨龍唱片、青鳥唱片、gragon唱片五家公司,累計銷售出去的唱片數量,就高達3000萬張,總盈利超過了5000萬港幣。
歸屬到“傳奇娛樂”的淨盈利,也超過了3000萬港幣。
1股權的分行,就是30萬港幣。
也就是說,範運來為這1的股權,支付的100萬港幣的購入資金,只需要三年,就能回本。
而這份股權,只要“傳奇娛樂”不倒閉,他們就一直能夠持有,分紅每年都有!
隨著“傳奇娛樂”的持續發展,未來的盈利能力,還會更高。
相對而言,楚永寬負責的幾家實業工廠,市值雖然不低,但是盈利能力,相比“傳奇娛樂”,就要差得遠了。
四家工廠,目前能夠穩定盈利的,只有兩家唱片工廠。
那家錄影帶工廠雖然也投產了,但是規模不大,產能有限,現在連收支平衡都辦不到。
那家錄音機廠,還在工廠建設階段,距離第一批產品下線,至少還有半年的時間。
但是,在錢仲武這裡,這幾家實業工廠的發展前景,不對,應該是錢景,是要比“傳奇娛樂”更大的。
這當然是因為背靠大陸這個龐大的市場的原因。
八十年代中後期,到整個九十年代,大陸實業產業的發展速度,都不能用“蓬勃”二字來形容,要用“井噴”!
後來富豪排行榜上的大人物,都是在這個事情,完成原始積累的。
錢仲武雖然沒有打算在實業方面大幹特幹,但只要能抓住這個機遇,以後登上富豪排行榜,不是什麼難事。
楚永寬只要能夠在這條路上堅持下去,二十年之後的身家,必然會是同期進公司的人裡最高的。
錢仲武這也算是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兩手抓兩手都硬。
不僅是在娛樂產業上,用音樂、電影這兩條腿行走。
擴及到更大的領域,同樣是兩條腿走路,自然能夠走得更加平順。
不過,事業重心,還是會放在娛樂產業上。
在完成公司整合之後,錢仲武的精力,又都放在即將到來的頒獎季上,開始為參加頒獎典禮,準備舞臺。
1985年度的“十大中文金曲頒獎典禮”和“十大勁歌金曲頒獎典禮”,依然是一前一後,在1986年的1月中下旬舉行。